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宋锦绣> 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发展

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发展(2 / 5)

的体量,已经超过了曾经设置的工厂,给北宋增加了许多的财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占据了一定程度北宋的市场。

并不是机械化,就一定可以彻底的占据市场,一定程度上面,机械化,只是一个方面,越是高精尖,越是价格高昂的东西,他们降低成本之下,所产生的利润就越高,占据的市场就越发的广阔。

可是最底层,日常生活之中,经常使用的,他们本身的利润就非常的微薄,或许手工作坊,在生产力和成本上面,他们无法跟定海军相比,可是如果说,加上运输成本的话,就可以抹平这一切。

北宋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砖头,水泥,这一块,伴随着的定海军,把技术交给的北宋之后,实际上,是没办法保存的。

特别是砖头,本身的技术含量不高,单价又相对的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运输成本,就占据了成本之中非常大量的项目。

建设在当地的砖窑,或许技术,或许成本,比千里之外的砖窑要高一些,质量也差一点,可是加上运输成本之后,他们的价格反而是更低。

质量,在某些方面的前提下,非常的有用,可是在不那么严格的前提下,成本就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也是众多北宋的小微企业,能够生存的根源。

大量的小微企业的出现,庞大的投入和产值之下,也让北宋的财政收入,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现在,即将到了庆历17年的年底,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大部分出现了,北宋的财政收入,达到了惊人的3.8亿贯,已经创造了新的高点。

这些财政收入,更多的是工业出现的,之前是那些的兴建的100个工厂,之后,是复制,再然后,是众多的商业的出现的,数百万工人辛勤劳动,给北宋提供了庞大的资金支持,如果是定海军的话,这笔钱,要么投入到工业建设之中,给整个京畿总量的夯实基础,要么,就需要投入到科学技术研究之中,最不济,投入到教育之中也可以啊。

可是实际上,这笔钱,最终,真正投入到建设,发展上面,很少很少。

宋仁宗享受了一定的红利,从北宋初期,就开始重视科举,重视文教这一方面,在仁宗朝,经过了接近百年的时间,最终累积出了大量的人才,在仁宗一朝,达到了巅峰,可是一直以来,北宋,对于教育上面的投入,相对比较低。

在所有的参知政事之中,韩琦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就算是赵信,也非常的看好,如果韩琦愿意投奔的定海军的话,赵信甚至愿意以首相的位置虚位以待的。

原因就在于,韩琦是北宋少数,跟定海军推动各方面的政令都非常的合拍,并且他在担任北宋首相之后,也推动了大型工程的建设,一下子,让整个北宋在农田水利,还有农业上面积累足够的深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