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宋锦绣> 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

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2 / 5)

的考验,实际上,还在长江大桥上面,在黄河上面的桥梁出现8年之后, 1064年,长江上,也出现了1座桥梁。

这一座桥梁,并没有在长江中下游,而是在武汉附近,还是在武汉的西部,不影响大型船舶通航的问题,又是选择的比较近的,比起的黄河铁路桥,技术含量是高一点,但是却是高了那么一点点的。

之后,长江大桥就长时间的停滞,一直到6年之后,1070年,才出现了第二座,这一座就是最重要的南京长江大桥,这一座大桥,完全按照了赵信的要求,保障了整个长江航道的通行,没有选择最简单的桥墩,这样桥墩和桥墩之间的距离太近了,不利于通行的,选择两侧桥墩,中间斜拉的结构,保证可以有二分之一以上的航道,可以保障通行。

就如同突破了某种关卡一样,一旦技术问题解决了之后,在长江之上,各种的桥梁,开始不断的出现了,一年两座,大概在5年的时间之中,就突破了10座,并且不断的增加了起来,以往困扰中国的长江天堑,在这里,被攻克了。

跟桥梁差不多同时出现的,还有隧道,第一个大型的隧道,长达500米的尧山隧道,也同时开启,有了隧道,铁路在经过山脉的时候,不用大规模的绕路,或者是走山上的之字形,而是直接从隧道直接通过,省时省力。

隧道比起桥梁来说,要简单许多,当火药出现之后,隧道,已经成为了可能,通过一点点,用炸药之类的,慢慢炸开山石,或许这个非常危险,可是通过在实际之中,研究,最终找出一个方法,掘进和炸药相结合,然后填充支撑。

第一个500米的隧道,用时5年的时间,可是到了第二个,1200米的,才花费了2年,接下来,伴随着四面开花的,几乎每年都有十来个隧道的贯通。

铁路在北宋大发展阶段,到这个时候,开始大规模的产生,在辽国的,因为地广人稀,再加上大量的草原和平原,真正需要通过的隧道并不多,大不了绕路,也饶不了多少。

可是在北宋,这样的就多了,以前绕路的铁路,被取直了,无法通过的大河,也假设了铁路桥,整个中国的北方,原来整个中华大地最精华的部分,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的,以中原为中心,九纵十横的铁路网开始出现,几乎每一个州郡,都有铁路贯通,这不是的之前临时的解决方案,而是真正的,彻底的解决方案。

交通的便利,带来的是整合的力量,当蒸汽机车投入,列车可以用平均120公里的速度前进的时候,整个中国的力量将会结合到一起,控制力度增加,整体力量也开始增加。

一天24小时,可以走5000里,也就是说,一日的圈子,拓展到了5000公里的范围之内,可以说,整个中国最精华的地区,全部都在这个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