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节(3 / 5)

为是爱种花家,可是做的都是挖党国的根的事。”

赵清漪点了点头,忽小心地说:“校长,不是有句名言,事实胜于雄辩。谁是种花家的中流砥柱,历史自会见分晓。是好是坏,百姓们过一过日子,心中自然有底。我倒不觉得大同会有什么可怕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强大在于人才和民心,校长一直重视人才,在民间的威望也远高于大同会的人,至于军事力量,更不是大同会可比。”

江先生却并不认同,说:“他们一来能惑人心,若不压着,必然有万千百姓受其蛊惑;二来背后有苏x支持,绝不是什么太平天国可以相提并论的。”

赵清漪真觉自己不要太自作聪明,只不过她大约还是骨子里的作性忍不住吧,才会想着忽悠眼前的这位。

赵清漪转念又说:

“学生是不太了解这些。不过,学生认为大同会的存在,从历史的角度看是正常的。

楚汉相争,汉高祖胜了楚霸王方显英雄本色,唐时李世民胜了李建成也是轰轰烈烈。

但凡真英雄的一生,就是要看他一生之中战胜了什么样的敌人、交到了什么样的朋友。

校长若是以大同会为敌人,大同会要是太弱了,倒显不出校长的英雄气来了。”

这时连江夫人都笑了,说:“从前倒没有发现,清漪这么会说话,别人不知,还以为你没本事,只会……”

“溜须拍马”几个字,江夫人一时说不出来了。

赵清漪跟着陪了笑,而江先生也稍解一些心中的郁气,侍从官来汇报有人求见老江,老江才起身离去。

八十年后老江的回忆录出版,其中也有多处提到赵清漪的,还有他对于这个巧言令色的女人的一种咬牙切齿之感。

但是海内外的读者却在脑海中更生动描绘了赵清漪年轻时的风采,剑术神通、博学思辨,当然还有一流的演技。

老江还是没有听人的劝,但是海内外的声讨声音不绝,老江没有杀人,却是拒绝释放抗倭救国会的人。

……

时间悄然流逝,到了12月。

赵清漪是12月10号回到江海的,几天内什么工作都没有做,而是陪伴着家人。

到了12月12日,却是惊爆全国的消息放出来,前往长安督战的老江被章将军扣押住了。

章将军和杨将军发表全国通电,要求改组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共同抗倭。

江夫人此时却正在江海,晚上得到消息,她让一个生活秘书给赵清漪打来了电话。

赵清漪赶了过去,孔先生已经在这里,还有一个国际友人莱纳,是一名记者,也是赵清漪的老朋友了。(注:历史上有“瑞纳”,架空文中避讳。)

赵清漪到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