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3 / 5)

尽管赵清漪向果府提出运动战和巷战的思维,可是果府的旧式阵地战军事思想不是她一个以剑术闻名的女人可以改变的。

眼见战事惨烈,只怕金陵屠杀惨事再现,于是赵清漪联合青龙帮、她的在各界的关系网上的朋友、大同会地下组织准备好大量的船只。

果府果然如历史原型,愚蠢的忽悠百姓:誓与金陵共存亡,下令打烂了船只,断了百姓后路。

但在最后关头,已经有五六个月身孕的赵清漪不顾果府压力,打出她种花女侠的威名,号召组织金陵百姓市民乘他们早准备的船过江撤离。

几天内,共有二十来万的百姓因为相信她,乘了他们准备的船逃出金陵城。

最后她也累倒在江北,差点小产,可是最终大约还有七八万的金陵百姓没有撤出。

之后,发生了惨烈的金陵屠杀,倭人心中存着一股恶气,金陵难免尸横遍野。

这一次危难中挺身而出救了金陵二十多万百姓的事,令她和林青云更加享誉海内外。

之后大同会还是进行了的政治运动,这把火烧起来,有时不是知不知道历史或者领导人能够完全左右的了。

她和林青云被打倒了,放到内蒙农场去放牧。这种做法遭到了海外侨胞、金陵、江海市民的愤然抗议。

港岛、美国、欧洲的侨界组织也联合通电向种花家提出抗议,而弯弯还聪明地顺势发出谴责并声称这是反智、反人类的倒行逆施。

当时也有些控制不住局势的领导人也看出弯弯利用这一点收了海外侨胞和国内一些人的人心。

还是伍先生出面力抗当时的那群人两年后将他们调回京城。赵清漪却没有离开祖国,只要求去港岛探亲,受到了港岛各界的欢迎。

他们在港岛住了两年,国内的风波提前五年结束,伍先生发来电报,邀请她回内地,协助他的工作。

虽然朋友们极想挽留她,可她和林青去还是回去了,只不过将孩子们留在了港岛,托付容家,以便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容家兄妹早几年前就暗中听从她的建议举家搬往港岛了,林家两房也在港岛,此时容延宗和林母都去逝了。

她回国协助工作,主要分担外交、教育方面的工作,恰逢种美建交,之后又与倭国建交。她在这两国的官民间,真正称得上是大名鼎鼎了。

值得回味的是,她代表种花家政府访倭受到了不下于访美时的热烈欢迎,像是迎接他们自己的英雄一样。

除了倭国政府之外,倭国的对种花友好协会、汉文化社团、武术界联合举办了招待晚宴,盛情邀约她参加。

在宴上,她见到了友好协会会长斋藤新之助,当时倭国经济还是在腾飞当中,又有许多种花家比不上的技术,她忽悠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