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盘踞在襄阳的左良玉父子。
左家父子一直号称‘拥兵二十万’,在当年朱仙镇大战时,徐长青已经感受到了其中水分,不过,左良玉这厮还是很有手段的,这几年时间,他的底子徐长青都摸不透,恐怕比不上这账面上的吹水数字,也绝差不了太多。
再者便是一直盘踞在曹县,在山东经营多年的刘泽清。
这厮不仅为人灵透,当年也是在辽东体系中出来的,仅看他这些精骑家丁,封他一个伯都不亏。
另外,还有庐州的广昌伯刘良佐,淮扬一带的靖南伯黄德功,都是狠人!
包括此时还在大同的王朴,逃亡到宁夏的高杰、李国忠等人,都还在大明的旗号下。
再算上凤阳、南京及各地的其他防守力量,哪怕不算郑家,大明此时在纸面上凑齐百万大军,还是不难的。
而在这些势力中,刘泽清已经用实际行动,投靠到徐长青的门下。
王朴更不用说了,只是一时半会还过不来。
另外,王廷臣和刘肇基跟徐长青也都有过命的交情。
哪怕是左良玉,也和徐长青有着名义上的姻亲关系,左良玉也算是徐长青的‘老泰山’之一。
这一来,此去南京,徐长青最需要防备的,便只剩下刘良佐,黄德功,以及凤阳和南京的本土势力。
今天的行程很顺利,傍晚便是抵达了既定目标、已经被空置几个月的利津县。
徐长青没有继续赶路,按照原计划休息。
晚上,跟徐长青喝酒的时候,刘泽清也对徐长青透露出诸多他掌控到的消息。
比如左良玉和刘良佐、黄德功这边的一些精确情报。
与徐长青的预估差不多,左良玉在这几个月内又征兵数万,就算达不到二十万大军,估计也差不多了。
不过左良玉此时还是很门清的,不敢直接跟徐长青对着干,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在防备大顺国。
而刘良佐和黄德功,都是能拿得出三千精骑的选手。
不要以为三千精骑很少。
这绝对比养几万步兵的花费要高的多。
这三千精骑,至少他们要拥有上万匹战马!
骑兵的战力和覆盖力、效用力,又岂能是步兵可比?
而且,刘良佐和黄德功都有一些水军!
听完刘泽清的解释,徐长青思虑良久,道:“老刘,黄德功那边你能不能说上话?”
刘泽清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嘿嘿一笑,拍着胸脯道:“侯爷,不瞒您说,当年在辽东时,卑职便与黄德功有些交情,这厮这些年看似在南方混,实则他是开元人。您放心,明日一早,卑职便去找他!”
徐长青笑着点了点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