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可一旦集结有任务,这种差距,简直恍如天与海一般……
徐长青此时却没有几分骄傲,面上在笑着与众人寒暄,心思却早已经飘远。
原本,徐长青的思路,是支持史可法,登上未来的首辅宝座,来对抗老谋深算的马士英。
可此时,徐长青忽然发现,史可法、史部堂,不是那么好相与,这……
不过思前想后,徐长青还是决定继续支持史可法。
相对于马士英这种传统的老官僚,史可法究竟是想做实事的人。
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再让马士英登上首辅宝座,那南京就没别的事儿了。
虽然那样也符合徐长青的利益,却无疑要走不少弯路,耗费大明已经为数不多的元气。
只不过,这其中,必须要讲究方法。
……
果然,到了傍晚,马士英便找上门来。
“马督,快请坐。早就想跟马督好好聊一聊,却不曾想今日才有机会,实乃人生憾事那。”
“哈哈,侯爷,您厚爱了。说起来,这些年要是没有您南征北战,老夫在中都,恐怕早就守不住了啊。”
寒暄一会儿,两人分别落座,亲兵奉上香茗,喝了几口茶,马士英笑道:“不知,侯爷对新国号有何看法?本官发现,来自泰安府的那位刘姓知府,取的‘弘光’很不错。”
“哦?”
徐长青故作一愣,“竟有这事儿?弘光……马督有品味那。这两字倒是有点意思。”
“呵呵,侯爷也认为这两字不错?”
马士英笑着抹了抹茶盏。
“马督,您老可别笑话我了,我徐长青只是个粗鄙武夫,对这些东西,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这些事情,还是要靠马督您这种老成持重的大才来定夺那。”
“呵呵,侯爷,您这就过谦了啊。若不是您在海城稳定江山,我大明,怕是连这半壁江山都难以保全那。现在算起来,朝廷已经有一年余未曾给海城放饷了啊。”
“……”
徐长青一时略有沉默。
就算不想承认,却也不得不佩服,马士英这老狐狸,端的是一个狡诈。
如果说国号的条件,徐长青还能不放在心上,可此时,他这个粮饷的条件一出,便是徐长青也有点被勾住了。
这种协议,马士英既然敢提出来,肯定是有了万全的准备,绝不会是小数目。
“马督仁义啊。长青代表五万余模范军儿郎感谢您那。有马督您在朝廷运筹帷幄,长青和儿郎们便也能更安心的在前方战场杀敌了。”
思虑一会儿,徐长青很快便做出了决断,谁又会跟银子过不去?
再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