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又长了见识。说到底,还是自己对建虏了解不够,想当然的以为,自然难免出错。
好在这不是什么大错,被李维鸾等有经验的将领给否定了。
否则,建虏发起疯来抢人头,就是惨烈无比的血拼厮杀。纵是获胜,也将是一场损失惨重的胜利。
现在就好多了,尽管还是要围攻建虏,少不得战斗厮杀。但建虏的军心已乱,物资器械也损失殆尽,越是拖延,建虏的战力越会减弱。
况且,郭大靖知道还有毒鼠强的威力。那可不是能靠时间,靠自身来消化分解的。那种毒药由于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容易造成积累,有二次中毒的可能
也就是说,毒药的效果会继续扩大,对建虏的削弱自然会使胜利的天平更加倾斜向东江军。
不得不承认,东江军将领们将战线拉长,把建虏拖疲拖垮的战术是正确的。尽管他们不知道,郭大靖给建虏下了药。
这恐怕也是游击战所延伸出来的战术打法,积小胜为大胜,一点一点地削弱敌人,尽量不与敌人展开正面的厮拼交战。
郭大靖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不少东西,那可是东江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
……………………
白马山城。
清冷的空气吹在脸上,扬起了鬓角的几丝白发。
立于城头,毛文龙呼出一口浓重的白雾,微眯起眼睛,瞭望着远方。
“义父。”毛承禄走过来,将大氅披在毛文龙身上,关切地说道:“当心风寒。”
毛文龙轻轻点了点头,缓缓说道:“若能聚歼硕讬所部,甚至是斩其首级,再加上之前射杀岳讬,我东江军必能让朝廷刮目相看。”
毛承禄知道义父心中所想,对于僻处海外的东江镇,只有在帝师袁可立出任登莱巡抚时,给予了大力支持。因此,在那段时间,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但袁可立去职后,朝廷着力于关宁,对于东江镇的粮饷物资是能拖则拖,能扣则扣。数次核兵,也是尽往数量少里压缩。
要知道,东江镇不仅有兵,还有几十万辽民。海岛上耕地少,所产根本不够军民吃饱。
尽管朝廷允许东江镇以商筹饷,但辽东已为建虏所踞。参貂等特产,十分难得。甚至因为深入辽东采参,辽东军民还经常付出死伤的代价。
此次援朝,打到现在,毛文龙的心思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原来还有保存实力,只是骚扰袭击,避免朝堂官员又要说东江镇靡费粮饷,却毫无牵制之功。
但下龙川、破义州,连战连捷之后的影响,却让毛文龙认为大力援朝,得大于失,利大于弊。
所谓的失和弊,就是东江军的伤亡和损失。但相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