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等不到秋天丰收,就要展开决定性的大战了。
郭大靖觉得老天只给了他两三年左右的时间,按部就搬地准备,显然是有些来不及。
从外面购粮是一个渠道,自力更生的话就要看东江军能占据多大的地盘。
土地多了,土豆种植面积也增加,肯定会使东江镇对吃的难题,有更好的解决之道。
可无论怎样,内外两方面都要兼顾,从外购粮、在内种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东江镇军民的吃饭问题。
也只有能吃饱饭,东江镇军民才能够动员出足够的兵力,对建虏展开一次决定性的总攻,扭转明金战争的态势。
没错,郭大靖已经有了数年后的战略设想。这是基于历史轨迹设想的,有着很多变数,但并不妨碍郭大靖为此而拼命准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否则,来了你也抓不住,只能空自嗟叹。
郭大靖与尚可喜聊着,询问着广鹿岛的情况,都记在心里。
尽管没说到战后可能去主持广鹿岛的事情,但两人心中都清楚,有意避开罢了。
从尚可喜的话语中,郭大靖猜测毛文龙应该是做了工作,让尚可喜没有什么怨言,甚至还对日后的安排甚是满意。
或许对很多东江将领来说,能得到毛帅的信任,留在身边听命,是相当骄傲自豪且心满意足的事情。就象很多人拜义父,当养孙,并不被人鄙夷一样。
但郭大靖是要独立发展,大展抱负的。所以,离得毛文龙越远,受到的束缚越小,越是能自由发挥。
武器装备、粮草物资,他也在拼命积攒,为自己的大业打基础。这将是个艰难的过程,也很危险,兴许他就倒在了这个过程中。
“建虏确实悍勇不畏死,这不是夸他们,是实话。”尚可喜很郑重地提醒着郭大靖,“你日后不要再轻易涉险,功劳立得够大了,别把脑袋系在腰上拼命了。”
郭大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战阵厮杀也是一样危险,尚将军不也常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嘛!”
“还是不太一样。”尚可喜摇头道:“战阵冲杀不是一个人,我的意思你明白吗?”
人多胆壮嘛?郭大靖嘿然一笑,点了点头,不再纠结此事。
微转过头,郭大靖招呼着刘兴祚,笑道:“刘将军也来,边走边聊,郭某也能从两位久经战阵的老将身上,多学到东西。”
尚可喜也笑着说道:“刘将军久在皮岛本部,尚某久仰大名,却一直没机会亲近。”
刘兴祚收起思绪,哈哈一笑,与尚可喜、郭大靖并马而行。
郭大靖先起了话题,从怀中掏出一本书,已经挺破烂,还能看到书名《武经总要》。
他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