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硬碰硬的阻击,显然已是东江军所不能承受的重任。连战连捷的代价,是伤亡近万,已经是东江军能动员的全部机动兵力的一半。
何况,就是继续血战,也无法阻止建虏撤回辽东。
再者,建虏与朝鲜的盟约已经达成,一个不痛不痒的兄弟之盟,已经可以算作东江军全力援朝的影响和功劳。
当然,再过数月休整,东江军的额兵又能达到两万八千,甚至可以用缴获的盔甲武器再装备五六千士兵。
打仗没有不付出代价的,只要代价可以承受,并能够带来更大的收获和利益。
在毛文龙看来,这次援朝大战很可能就是东江军的转折点。只要朝廷能稍微在粮饷上倾斜一些,东江军就能迎来很大的发展。
人力是不缺的,岛上的不够,还能够从建虏的统治区抢人。忍受不了建虏残苛统治而豁出命逃出的辽民,也没有间断过。
当然,袭扰建虏拖慢他们回师的脚步,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发挥东江军水师的优势。
只要鸭绿江全部化冻,水师就能沿出海口溯流而上,在江面形成拦截阵线,再给建虏一个难忘的教训。
要想彻底隔绝鸭绿江肯定办不到,但建虏不付出代价,肯定不能轻松地回到辽东。
水师是东江军的绝对优势,就是不上岸厮杀,船上有火炮,对于岸上的建虏也有杀伤,且是单方面的打击,建虏毫无办法。
郭大靖对毛文龙的布置没有提出异议,他也认为再大打下去只能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与建虏正面交锋,哪怕是阻击,也不是郭大靖所愿意的战斗模式。
但袭扰阻滞,他是赞同的。只不过,他盯上的是建虏劫掠的钱财物资,别人显然并不知道。
大车小辆载着物资,载着伤员和阵亡将士的遗体,出了城门,沿着大路向南而去。
南面是大海,是云从岛,是东江军的大本营之一。
“大靖。”毛文龙站在城门楼,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行进的队伍,并没转头,缓缓说道:“广鹿岛就由你驻守,本帅已经决定,并安排好了。”
郭大靖躬身道:“谢过大帅。末将一定竭尽全力,把广鹿岛经营好。”
毛文龙笑了笑,捋着胡须说道:“那本帅就拭目以待,看你的手段。”
停顿了一下,他伸手指着南方,说道:“援朝之战打到现在,其实已经可以完结。朝鲜并未完全屈服,我东江军也算是给朝廷有了交代。你现在就可返回云从,作去广鹿岛的准备。”
郭大靖知道这是关怀自己,不想留他在朝鲜继续与建虏作战。但他有他的计划,却不完全是战斗的欲望,以及报仇雪恨的迫切。
“末将自知从军时日尚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