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的,只这活民无数的土豆,就能算得上极了不起的功德。
王老憨前后奔忙着,指挥人们把土豆装进麻袋,上秤计算产量。陈有善老爷子打着算盘,噼啪作响,嗓音洪亮地报数记录。
“已经上两千斤了。”林天生在郭大靖身旁,笑着说道:“如此高的产量,某都想拿到家乡去种。”
郭大靖微微一笑,说道:“只怕水土未必适合,南方种番薯不是更好。”
“番薯啊,南方种得不多。”林天生说道:“江南能种两季水稻,产量也还不错。”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建议道:“林兄家若是有田地,可以种番薯,收获后运来岛上。”
林天生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好,郭大人说种番薯,某回去就种。”
番薯的产量也很高,价钱还能便宜些。只要是吃的,郭大靖是越多越好,不挑剔。
但听林天生的话,郭大靖知道别说是土豆,就是番薯也没在大明推广种植。还有玉米,耐旱耐寒。
能够渡过或是降低大灾害影响的农作物,竟然没有一样得到朝廷的重视,真是令人唏嘘感叹。
陈有善拿着账本走过来,后面跟着脸上都笑开花的王老憨,“大人,产量算出来了,共是三千四百二十三斤。”
郭大靖握紧了拳头,吐出了一口长气,展颜道:“好,好啊!”说完,他终于不加掩饰,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的笑声也响了起来,这真是令人振奋激动的数字。再也没有什么比吃饱肚子更重要,比大丰收更令人喜悦的了。
消息传得飞快,百姓们只看到产量惊人。在得知准确数字后,同样是震惊之后的无比高兴,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笑容。
“每家分三斤土豆,都尝个鲜儿。”郭大靖的笑声停了,笑容却还在脸上,对着陈有善和王老憨吩咐道:“吃法都告诉清楚,土豆皮有毒,坚决不能吃。”
“大人放心。”王老憨抢着躬身领命,大声道:“告诉他们,煮熟了剥皮吃。”
陈有善凑前一步,低声提醒道:“大人,要提防消息走漏,建虏派人来偷。”
偷土豆嘛?!那得偷多少,才能种个一亩两亩的?一亩两亩全留作种子,又需要几年才能大范围种植?
郭大靖不以为然,但还是痛快地接受建议,说道:“陈叔说得有理,仓库要派兵看守,老百姓也要他们把紧口风。”
陈有善满意地点头,孺子可教也!
在广鹿岛的军民沉浸在丰收的欢乐和喜悦时,天启帝已于六天前,即八月十一驾崩,给继位的朱由检留下“吾弟当为尧舜”的话。
高高在上的皇帝不知道老百姓只会为了衣食而奔波劳累,忧愁担心;老百姓也不会为了皇帝的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