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还会有很多用到的地方。
毛文龙也只能看到这一步,却不知道郭大靖的野心已经不局限于辽东,甚至是超出了大明的疆域。
星辰和大海,才是郭大靖的目标。他的目光已经飞出大明,走向了世界。
“郭帅说的是郑一官吧?”陈虎忠对于郭大靖询问的郑芝龙,猜测着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名字。
郭大靖想了想,说道:“应该是,原来李旦的手下,李旦死后自立门户,势力很大。”
“那就没错了。”陈虎忠点了点头,说道:“这郑一官在天启七年便有了七百余艘船,与荷兰人打过一仗,获得了胜利。”
“郑一官虽然被朝廷称为海盗,但与地方官府的关系却是不错。崇祯元年,闽南大旱,饥民甚众。郑芝龙得到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支持,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
在台湾历史上,虽然先有颜思齐的开发,但郑芝龙却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听说郑一官已经走通了熊文灿的路子,很快就要被招安了。”赵连城插嘴道:“这样也好,既成了官兵,就不过是收过路费,抢劫的事情就不用担心了。”
郭大靖笑着颌首,举杯相敬,说道:“郑芝龙敢与荷兰人开战,对百姓也不错,还真是个好人。”
好人?!陈虎忠等海商船主不表赞同,笑得怪怪的,举杯示意,态度甚是谦恭。
毛文龙与陈继盛交头结耳了几句,笑着举杯道:“感谢诸位义士的相助,除雇船的费用外,本帅给每位再加锦缎十匹,银百两,以示感谢。”
“多谢侯爷。”众船主赶忙举杯。
这不是财物多少的问题,毛文龙的身份摆在那儿呢,已经不是普通的军头。
郭大靖浅尝即止,待众人放下酒杯,笑着说道:“侯爷为感谢诸位义士,还准备将诸位列于有功名单。只是不知道对诸位有何影响,便未敢擅专。”
陈虎忠等人先是脸现惊喜,可思索之后,又有些迟疑和犹豫。
海商,海盗,只在官府的一张嘴。这要是挂上号,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郭大靖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各位不急,宴后如有意,可来找郭某。不过,就这两三天,郭某就要离开旅顺。”
“多谢侯爷抬举,也多谢郭帅。”陈虎忠拱手道:“我等为东江镇效力,乃是荣幸。可要是因此出了名,对日后行商倒不好说利弊。”
毛文龙轻轻点头,说道:“既有顾虑,也不急于这一时。日后若形势有变,各位有意的话,本侯再为你们争取便是。”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原来还担心扫了毛文龙和郭大靖的面子,现在倒不必担心这个了。
此时,有将领过来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