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被切断,建虏就肯定退兵而回。接下来,就是东江军在辽东的围歼作战。
而建虏虽然原则上不会攻打坚城,但义州不容有失,五千兵力是必须要留守的,尽管很可能派不上用场。
「大人,宣川浦口恐是弱点,不如由东江军负责。」安克诚开口建议道:「我军布置于义州周边,与建虏展开纠缠厮杀。」
崔孝一点了点头,说道:「某也是这样想的。凭东江军的战力,确实能抵挡住上万建虏。」
目光投到金念良身上,崔孝一继续说道:「就由你挑选五百人作为向导,配合东江军打击建虏。」
「末将遵命。」金念良并无二话,躬身接令。
「安克诚,张希范,你二人负责义州防守。」崔孝一又转向了两位将领,郑重交代道:「只管守住城池,不可出城作战。」
安克诚看了一眼张希范,稍有些不情愿地躬身领令。
建虏可能会攻打义州,但也只是试探性的,不会倾尽全力。一旦意识到城池难破,就会撤军而去,战斗不会特别的激烈。
「其余将领随崔某在义州周边设防,截击进犯的建虏。」崔孝一再次扫视众将,朗声说道:「望诸位随崔某奋勇作战,让建虏血债血偿。」
「末将遵命。」众将领齐齐躬身,声音铿锵有力,令崔孝一露出笑容,极为满意。
士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战争的胜负,军队战力的强弱,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听闻建虏欲进犯,不慌不惧,甚至有期待之心,可谓是非常难得,令人十分欣慰了。
辽东,特战营也已经接到命令,并布置完毕。
镇江堡留四千守军,其余人马则在周边伺机袭扰攻击。
在通往镇江堡的大路上,又设置了三处阻击阵地,迟滞建虏行进的速度,为朝鲜方面争取时间。
「后协年后便向东运动,接近凤城和镇江堡。」冯西建站在城头,瞭望着远方,缓缓对王战说道:「还有飞骑,可以随时发动,驰援辽东。」
作为镇江堡的守将,王战自然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不仅要守住城堡,还要牵制住相当的敌人。
也就是说,不仅要防守,还可能会出击,使建虏必须派出人马在城外监视或围困。
「大人放心,末将会适时行动,与城外部队配合,牵制住更多的建虏。」王战沉声答道:「只待友军赶到,痛歼建虏。」
冯西建微微颌首,说道:「此战事关重大,若胜,辽南辽东连成一片,占凤城,压辽沈,建虏只能是坐以待毙。」
王战呵呵一笑,说道:「三万敌人,真正的建虏不到两万,那些蒙古兵和汉军不堪一击。我军再加朝鲜军,总兵力已经两倍于敌,取胜当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