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1 / 5)

虽然谁也不知道崆峒派初代掌门的名姓。

他们更不会知道,时隔九百余年,他们真正成为了崆峒派掌门说过的那股“活水”。

在他们这支第三方势力的影响下,皇权本能的专制、世家本能的土地兼并欲望,都得到了极大的遏制。

而对寒门学子来说,他们也有了皇帝之外的政治盟友选择。

经过了漫长的博弈,以及一代一代积累下的技术发展……

公元1879年,燕国二十一岁的年轻皇帝,宣布将在一个月后退位。

尚书省也早已改头换面,现在掌管最高权力的是由官员组成的“大臣会议”,和平民代表组成的“众民会议”。

因为新的国家将由官民一起治理,且众民会议的代表由定期选举产生,故而新的国家不再称帝国,而称大燕共和国。

而大臣会议的最高长官,过去在大燕帝国叫摄政王,在共和国里,将改称执政官。

虽然燕国的末代皇帝即将丢掉皇帝头衔,但旧朝的摄政王与共和国的执政官却是一个人。

他叫姜月章,是末代燕皇的死敌。

末代燕皇很严肃地鄙视他这个叛徒。

但最近,燕皇陷入了人生中除了退位意外的最大危机:

她,这个女扮男装的假皇帝,一不小心……

把摄政王给睡了。

第五卷 执政官

第70章 小皇帝

公元1178年, 大燕帝国建立。

公元1396年,由大量自由修士组成的“修士同盟”成立。他们广泛分布,与社会各个阶层做生意, 传播、应用了大量技术。但是,由于大量技术仍然使用灵力作为能源核心, 而提供灵力的灵石十分珍贵, 人力依旧是当时主要的生产力, 掌握技术与人力的则是皇权、官员、世家、豪商。

公元1418年,名门许家的一名子弟加入修士同盟, 并与其他人一起创办了“书院银号”, 这是第一个专为技术研发提供资金融通的银号。

一些共和国意义上的商号被创办,创始人大多是权贵子弟。他们主要使用奴仆作为工人, 也雇佣一些平民作为补充, 使用灵力技术生产、贩卖产品, 积累了大量财富。

公元1476年,修士同盟宣布, 他们找到了提炼灵力、凝聚结晶物的方法, 这种人工制造的晶石被他们称为“灵晶”,在许多小微技术上可以替代天然灵石。这大大降低了使用技术的成本。

修士同盟同时宣布,秉承历史上崆峒派、书院派的一贯精神, 他们将向天下免费公布提炼灵晶、使用灵晶的方法。

史称――“灵晶革命”。

史书记载,当时的修士同盟已经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