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孝陵祭奠(2 / 6)

这边更加危险。”

“好不容易让太孙还有父皇微微放开一点,届时当大祸临头,哪怕是太孙殿下不明说,暗中也会下狠手相对。”

听到朱棣的分析,徐仪华也知道刚才的想法有些想当然了。

不过朱棣转而道:“爱妃这番话,倒也是提醒了我。”

“书信不好送,到时相见,便就好说了。都得是征伐倭国,我相信以道衍的能力,定能一举大溃倭国兵士。”

“那个时候,我便与道衍在倭国会面。”

朱棣说到这里,原本有些颓废的精神,顿时就变得抖擞起来。

和道衍相处多年,他知晓道衍的脾性。

现在道衍选择投靠太孙,其实就朱棣看来,并没有责怪的意思。

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太孙针对道衍,这是他唯一的选择,不然就只有老死在天界寺中。

道衍很熟悉朱棣,朱棣也同样熟悉道衍。

他已经都这般年纪了,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但他相信,这十年来的相处,道衍也绝不会辜负自己。

当思路清晰了,朱棣的精神状态,明显有了很大的改变。

徐仪华见到,心里头也舒服了下来。

她最担忧的,并不是往后的生活,而是夫君自身

冬季的清晨,天空黑漆漆一片。

三更灯火五更鸡。

今日的皇宫,已然四处都点燃了烛火。

并非是早朝的缘故,现在的早朝,基本上可以称作午朝了,无须天未亮就摸黑起来。

而是今天,是去孝陵祭奠的日子。

朱樉,朱棡,朱棣,朱橚等众多藩王,包括众多的皇子皇孙皇女,都得去。

且今年的祭奠,又有些不同。

因为这是今年,给太子的第一次祭奠。

乾清宫外。

众多皇家子嗣齐聚一堂,安安静静的站在。

雪花纷飞,落在他们肩头,没有人去拍散。

一片肃穆,寂静无声。

半晌,乾清宫大门打开。

朱元璋在朱英的搀扶下,缓缓的走了出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所有人皆是一身黑衣,以示庄重。

朱元璋看了看这些子女们,而后慢慢走入风雪中。

旁边的刘和,撑着油纸伞,为陛下遮挡风雪。

朱元璋稍稍迟疑下,并没有喝令拿开。

因为大孙,也在他的身边。

朱英目光转动,在人群的前方,有一个容貌上佳的女子。

她站在朱允炆的身边,毫无疑问,这便是那位从未见过的吕氏。

此刻,吕氏精致的面容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