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一般人对此并不了解,除了那些在此地有沾亲带故之人,往日里很少有人专程来此。
与大多数村民一样,此刻小南庄家家户户正忙着张罗饭菜,其不乏一些家户提前开饭,全家人一起围在小木桌前,红红的柴火、热热的饭菜,普通的山村,普通的日子。
小南庄村东头住着一户裴姓人家,裴家老头膝下无子嗣,老两口商量着想领养一个孩子,但因小南庄地势偏僻、出行不便。多年来,虽有热心亲戚老友极力撮合介绍,但终究无人应承此事。
时间久了,这裴老头便对此事不再抱有什么希望了。但说来也巧,几年前的一个夏日,他的一个远方亲戚带着一个年轻人来到了小王庄,说是此人愿认他做干爹。
干儿子?年迈的裴老头两口对这个“儿子”还算满意:年轻人看去长得还算精神,见面后行参拜大礼,嘴里这“爹娘”称呼倒是喊得真切,不过之后便很少说话。
裴老头听他远方亲戚所说,这个年轻人祖籍一带遭了水灾,一场大水之后,村房屋片瓦不留,家爹娘没了音讯。后来听说裴家的事后,便主动来小南庄。
认了人家当爹,他便也要跟着姓“裴”,年轻人说之前他在家排行老四,所以便改名为“裴四”。
落脚小南庄后,裴四便开始努力做好他的本分:又是打扫院落,又是修葺房屋,如此倒是像模像样,对其他村民倒也颇为友好。不到半年的功夫便与这里的人达成一片。
后来裴四说自己想去外边闯闯,做点小买卖什么的。此举虽不符裴老头的心意,但裴四态度非常坚决,无奈之下,裴老头只得同意了他的这个决定。
如此一来,裴四一年之十有八九的日子在外跑,只是如遇大的节日之时才回小南庄呆几日。
不过他每次回家都能给裴老头两口带回一些米面和衣物来,走的时候还能留下几个大钱,老两口常年在小南庄,并无什么开销,裴四时不时的供给便够他们一年吃喝了。
出门在外的裴四并未忘记四邻右舍,每次回村都会带些小零食、小玩意给村的孩子们,数年以来均是如此,他反倒成了人人口的“好儿子”。
不过这“好儿子”却在前几日的春节时未见人影,裴老头等了许久,但终究还是没有盼回来。
对此,一向无甚话题的村民们开始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闲话这东西,只有在说别人的时候才有其的味道,一旦事情摊到自己的头那便立刻变了味。
这不?村东头的裴老头老两口整日足不出户,为的也是图个清静。后来他的妹妹捎话来,要请二老到她家那边去住,裴老头身边这么一个亲人,平日里两家处的不错,他也答应了。
临走之时,裴老头嘱咐村民:若是裴四回来,托人给自己妹妹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