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略> 第73章 一丝光明

第73章 一丝光明(2 / 4)

是何人却毫无征兆。

仲逸只得默默道:“既然此事大家都已知晓,朝廷为何不一直追查下去呢?”。

老窦头摇摇头道:“仲先生果真还是年轻啊,要知道,这兵部所管天下兵务军务,虽有五军都督府交叉制衡军之事,但人家兵部毕竟是‘兵’字当头。而户部掌管全国钱粮税赋田产,一个管着‘兵’,一个管着‘银子’。而刑部仅仅掌管法度刑狱,但法度之事还有大理寺与都查院分而治之,职权本小于户、兵二部,若是有人想压下一件事,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老窦头此言倒也有理,六部当排在前三的,除了吏部外,便是户、兵二部。仲逸总觉得还是有些言过其实:尽管此事因兵部与户部而起,最后有刑部查起,但或许也是各部的掌权人间的较量而已,并非真正是三部间的矛盾。

六部间,包括与地方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间常有调动,时隔这么多年,当初真正兵部与户部的幕后推手职务有所调动,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此说来更不是户、兵、刑三部之间的事了。

思来想去,仲逸觉得若是打听一些消息尚可,但真正要找出幕后的推手,恐怕不是这个老窦头可为了,甚至刑部照磨所樊予亦无法解决。

老窦头对祖父的情谊不假,但他毕竟位卑言轻,而正如仲逸一样,他所知晓的也大多是听别人所说,只因当时在刑部,消息灵通一些罢了。

果真,老窦头并无再说那幕后推手是谁,那怕是他曾从别人处听说过的也只字不提,毕竟在衙门当过差,什么话该说,什么事不能提自然有分寸。

传言不一定能破案,但往往可以s-a人。

老窦头醉意头,但心却知道底线,“户、兵二部的那两名郎被处斩后此事便没了下,尽管大家议论纷纷,但毕竟是传言,没有真凭实据,刑部之人最忌捕风捉影,所以这事也不了了之了”。

老窦头虽年事已高,但心却并不糊涂:今晚遇到蠡县来的这个小兄弟,此人又是樊予的好友,他这才将往事重提,但所说之事大多都是众人皆知之事,说说笑笑而我已,既能解了自己的苦闷孤寂,也不会为自己带来祸端。

仲逸对此自然心知肚明,有樊予与老张头的关系,加之蠡县的因素,来老窦头这里说说当年的事自无可厚非,但若执意追问下去,那便要令人生疑了。

窗外院一层淡淡的月光,天空一轮明月高高挂起,暖春的时节天气早已没有了那般寒意,夜幕下微风轻轻拂过,城绝大多数人家早已酣然入睡,周围皆是一片安然之意。

不远处的一座小院里,同样是灯光之亮,一名四旬左右的男子正盘腿而坐,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衫,发束早已理的整整齐齐。

谁能想到,此人便是傍晚时分,替仲逸带路的那名老乞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