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略> 第152章 无知小英子(上)

第152章 无知小英子(上)(2 / 5)

最后村里的几个老者商议一番:走是不走了,反正这一把老骨头,北边毕竟还有朝廷五千多兵马,能抵挡一阵是一阵。而对于投奔到他们村里的外乡人,只有是大明的肤色、大明血统的,都接纳。

如此也算是壮大了自己的力量,鞑靼与大明子民外形相差甚巨,一看便知。如今是抵御外敌,宗武一看便知:是“友”非敌,只要是大明人便是“自己人”。

鉴于此,当宗武一行来到这里,自称是逃难的客商时,族长与几位老者立刻接纳了他们,而且分不取。

“至于那些取暖之物,还有铺盖,锅灶之类,到村口去领,都是衙门里发的,旧是旧了点,不过总归是不要银子的”,老头特意说道:“每人还能领十日的口粮呢,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呵呵,相当不错了?”,宗武心一阵感慨:“十天的口粮,留在这距离敌军百余里的地,还叫不错了?”。

老族长安顿好众人便要告辞,宗武派了两名兄弟将他送回家,顺便去村口领些东西来。

临行之时他们已将吃食与衣物备,足够三五之需,如今去村口领东西,也无非是做做样子。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其实,先行的,还有--------间谍。

所谓知己知彼,这个“彼”,很大程度取决于军情以及军情以外的其他重大变故,如:朝局对于战事的态度。

而军情,很大程度则取决于双方刺探而来的消息。

这小小的村庄,有大明的先遣队,自然会有鞑靼的“先遣军”。

即便是鞑靼与大明子民外形相差甚巨,但两军相争多年,难保他们身边没有几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明人?

“启禀林百户,弟兄们按照您的吩咐,兄弟们都是分批落脚的,每家四五人,服饰与口音皆不同,没人注意到”,一个年轻小旗(官名,管十人)向宗武禀告:“接下来该怎么做?”。

宗武望着天边的残阳,口鼻处皆是阵阵白气:“先吃饱喝足,晚挑三个轻功好的兄弟,随本官去趟敌营转转”。

“那剩下的弟兄们,该怎么办?”,那名小旗问道。

宗武转过身去,冲他微微一笑:“告诉弟兄们,派几个能说会道的,到村里转转,多‘打听打听’,至于怎么做,路都交代过你们了”。

“遵命,属下这去办”,小旗立刻领命而去。

虽是这么说,宗武的心里却是没底:此处情形远之前想象复杂的多:敌军原地盘踞近一月,如今却止步不前,从种种迹象来看,似乎短期之内,不会出兵。

而己方的形势更是难以琢磨,当地的百姓只后撤百余里,当地的官衙也只以安抚为主,似乎并没有长远的打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