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也派出了一支骑兵,一人一骑,装备相当精良,再过几日抵挡阵前,统兵的叫耿攸军,有些本事”。
宗武心暗暗一惊:此事只有指挥使的几个头头知道,这小子是如何得知?
莫非?指挥使里也有他们的眼线?
“好,干的不错,爷有重赏,你先下去吧”,阿帖木儿笑着对众人说道:“给这些人的赏赐一定要兑现,日后若是真与明廷开战,这带路、探信儿,甚至出谋划策都少不了他们”。
……
再次回到兵营的沟壑之时,宗武与另外两人会和,三人来到此处稍作休息,这才发觉阵阵寒意,好在穿皮戴貂,之前又有热酒驱寒,一颗刺探军情的热心之下,这些也都不是问题了。
“林大人,此处距离我们的拴马匹的地方还有些远,弟兄们能不能先喝两口?”,随行二人说着,立刻从怀取出一个皮囊。
“好小子,真不亏待自己,来,让老子也喝一口”,宗武接过皮囊,自嘲起来:“兄弟们这可真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喝这口啊……”。
哈哈哈……
夜幕下,宗武等三人快速向南移去,或许是老酒下肚太过猛了些,也或许是方才的军情太过意外,宗武只觉心里一阵热流涌过:师弟真是神了,从方才那个千户所言不难看出:鞑靼内部确实不合,虽都为大明之敌,但他们之间也是各自为主,同床异梦而已。
记得离京之时,仲逸曾反复强调:北方之患,不仅仅是鞑靼,还有建州女真,无论这二者,还是其内部,如何制衡?如何协调?相互牵制,分而治之、再以客之,才是关键。
“果真有先见之明”,宗武兴奋的想着:“有这样的师弟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
小山村,才刚刚被老族长安置好的先遣队员,在百户宗武的授意下,便各自去村里四下转悠,为的是能看看此处有多少与他们角色一样的——鞑靼探子。
这几日以来,本村的老组长,还有几个老者家确实热闹起来:本村村民来问他们如何应对眼下的局面,外来避难之人来拜访他们这些老人无非是为了行个方便:多领些朝廷的补助,或者是为他们在村里安置一处好一点的住处。
这边负责串门走访的是先遣队那名周姓小旗,还有两个随从。
“你说什么?那些是本村的村民?”,老族长耳朵有些背,自己说话挺大个嗓门,生怕别人听不到:“现在北边几个村子的村民都来这里,还有各处的外乡人,那里能分的那么清楚?除非老头我一一给你指认”。
这嗓门,向他打听点事,都被别人听到了。
“你们的住处不是都安置好了吗?老刘头家不错了,在我们村也是年景较好的人家了”,老头听力不太好,记忆力倒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