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略> 第259章 兵临城下(上)

第259章 兵临城下(上)(2 / 3)

会口诛笔伐。

故此,还要给世人一个交代:既能领天子满意,更要让百官无话可说。

说到史官,既是翰林院的修撰、检讨等。

其,有仲逸等编修。

除记录前朝所发生的大事外,本朝的规制即重大变故,也在其。

鞑靼长驱直入、兵临城下,这么大的事,自然也在记录之内。

只是顶着一个翰林院的七品衔,仲逸是无法参加此次议事的。

“鞑靼南侵直至京城,既是对我大明挑衅,更冒犯龙颜,是可忍孰不可忍?”。

思虑良久,严嵩缓缓起身而立,他刻意提高嗓门:“只是,据目前的军报来看,鞑靼不过是掠财夺食而已,如同窃贼,吃饱了,自然会回去,无需担忧”。

“是啊,有理,有理,阁老所言甚是……”。

严嵩此言一出,底下立刻有人附和。

在这些人看来,事情的对与错,甚至于大是大非,都不重要。只要没有殃及到自身,无论严嵩说什么,他们都是附议的。

这时,身为内阁次辅、礼部尚书的徐阶立刻反驳:“严阁老所言,徐某实不敢苟同,鞑靼一路南下,我大同将士战死无数,连正副总兵也英勇捐躯。顺义、怀柔当地吏民更是惨遭杀害,这岂能叫掠财夺食、如同窃贼?”。

徐阶环视四周,而后振振有词道:“当务之急,我等应积极准备应敌之策,若不能打赢此仗,还有何脸面站于这朝堂之?”。

“是啊,有理,徐阁老所言有理……”。

又是附和,不用说,这些人都是倒严一派。

不过,徐阶之言,却很快有人质疑。

其,有兵部尚书丁汝夔。

还是兵力的问题。

“严阁老所言有理,徐阁老所言甚是,以丁某之见,仅凭城这些兵力,实无法与强敌所抗”。

让这样的人当兵部尚书,哎……

众人争论不休,表面是为城外的鞑靼入侵之事,争来争去,最后又变成了:严氏与倒严两派的较量。

这场面,如同当初为博野县谬大柱夫妇被杀时一样。

这时,严士蕃站了出来:“既然如此,我等可将各自意见呈,最后等圣裁,如何?”。

一直并未言语的礼部侍郎袁玮,早也不想呆下去了:“如此甚好,以圣之远见,自有应对之计”。

一个工部侍郎,一个礼部侍郎,这二人参与军务之事,也是为难他们了。

兵部尚书早已表态,兵部再无第二种声音,而同为军务最高衙门的五军都督府,虽有人站出来一番叙述,然则与兵部尚书所言大同小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兵,无精兵,将,无良将,兵力弱、兵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