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向仲逸说了一遍。
她尤其提到:吴风与另外一人合著兵书,二人取长补短。而那个人年轻时曾做过谋士,后来没了音讯,人们都说他是退隐或云游四海。
而且,此人不愿说起自己的经历。
同时,也不愿熟悉他的人,向外人说起自己名讳。
也正是因为此,吴风才在与鞑靼所在之地不远处的无名山落脚,为的是北方战事一开,希望能再次找到那个人。
同时,他也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军之事,尤其是主将及他身边的人。
此外,吴风还派出两个侄儿辈分的人来京,想跟宗武长长见识,为的日后战事一开,再为朝廷出力。
这是师兄宗武亲口向仲姝说的。
当然,宗武也是听吴风说的。
仲逸听完之后,不由的一阵哆嗦,竟缓缓坐在地。
此刻,对面的倪庚辉老头不在,守卫的狱卒离的较远,不会听到他们的谈话声,更不会留意二人的神情。
“我也觉得此事有诸多蹊跷之处,只是师兄在北漠时,并未向任何人提起凌云山之事,不至于出差错吧?”。
仲姝对师弟太了解了:看来,此事绝非想象的那名的简单。
“哎,此事,师兄虽有疏忽之处,但也不能全怪他,有人,早盯他了”。
一声长叹,一阵沉默,仲逸将一根稻草折断再折断,叠起又叠起。
突如其来的变故,此刻又在牢狱之,一时冲动,仲逸也差点犯大忌。
还是师父那句话:万事,先谋而后动,不谋而不动。
渐渐的,才稍稍慌乱的心,再次恢复了平静。
思绪,也慢慢理顺。
仲逸缓缓起身,盯着仲姝望了许久,而后来回踱步,这才娓娓道来。
“师姐,咱们三人是师父一手带大,我们从小到大,可曾听他老人家几时说过:他要与别人合著兵书一事了?如吴风所说,这是为取长补短:师父更擅两军阵前所谋,而他则更倾向于后方粮草补给、协调作战”。
仲逸笑道:“师父一向思维缜密,最忌不谋而动,统筹平衡才是他老人家最为看重的。这样的智者,岂会不善长后方粮草供给与协调作战呢?”。
此乃,吴风所言,第一经不起推敲之处。
“言之有理,师父虽然深入浅出,但绝不像外界传的那样,连林啸义和袁炜这样的人都知道他,若果真与吴风有这样的约定,师父自会去找他”。
或许是多年的默契,或许是习惯使然,与仲逸在一起,仲姝思路也清晰起来。
仲逸的疑虑,则不止一处。
“师父在江湖沉积多年,是他老人家刻意远离红尘,别人要打听,自然用不着费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