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略> 第319章 逼上绝路(上)

第319章 逼上绝路(上)(4 / 4)

仲某不便出面,朝廷自有论断,圣自有论断”。

“仇鸾之事,说了有些日子了,若圣没有处置他的意思,这些留言早被压下了”。

一名御史叹道:“如今,我们只能参他贪墨一事,至于与鞑靼的战事,圣已嘉奖过他,怕是不好说”。

“仲某正是此意,以此事为契机,多多联合其他同僚,共同来弹劾仇鸾。到时,其他罪证,怕是另外有人要站出来指证了”。

这种事儿,难难在开头。

只要有人站出来弹劾,朝廷十有八九会查办一些人。

三人此商议一番,两名御史果真经验丰富:有把握之事,话不说满,没把握,更是只字不提。

至于人证,他们自会收集。

“二位大人,为免有拉帮结派之嫌,大家不可在同一时间折子,此外,不能众口一词,如此才更为可信”。

仲逸在这二人面前资历尚浅,只能建议道:‘这些,想必二位大人更清楚,仲某只是将心所虑说出而已’。

嗯,仲大人所言甚是。

“拉帮结派、众口一词,自是不能做,身为御史,本有纠察、正风之责。倒也能说的过去”。

那名老御史前道:‘即便弹劾,重臣还要再议,尤其在内阁,有个更有分量的人物,站出来说话,那便再好不过了’。

言毕,二人便起身告辞。

都是明白人,不必再多言,点到为止,多说无益。

送走两御史后,仲逸再次回到屋。此刻,那三国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好戏,不看了吧?

眼下之事,还需筹划。

拉帮结派自是不许,但若是人少了,也不能成气候。

三法司,都察院有这两位老御史,刑部有樊予,大理寺再找一两个敢于直言者,也不是什么难事。

翰林院虽不及六部职权,但毕竟是自己所在的衙门,即便自己不出面,找两个同僚附议,也可为之。

至于内阁,那个有分量的人物,只能找徐阶了。

徐阶身为内阁次辅,之前与他并无多少来往,要见这样的人物,只能找间搭桥之人了。

而这个人,恐怕也只有袁若筠的父亲-----袁炜,最合适不过。

而袁炜本人,对弹劾仇鸾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