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肯定的答复,那是意外之喜了。
而对康祺而言,这简直是一举两得的美事:若能在皇帝面前露个脸,说不定升一级,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若能免去一年税赋,他更是最大收益者,其的道理不言自明。
反正都是灾情所致,又不是他治理无方,说说也无妨。
而仲逸曾调查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又作为朝钦差副使参与朝廷和鞑靼军的谈判,这些“壮举”,康祺自然通过他在京城的关系,早打听过了。
仲逸的这些经历,自然与他无关,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仲逸在皇帝面前,是能说的话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过,康祺偏偏紧抓仲逸此次‘了解民情’这个差事不放,在为百姓减免税赋做章,真是煞费苦心。
不管怎么说,毕竟这样做,对百姓也没有坏处,仲逸又如何能拒绝?
“诸位大人之意,仲某十分理解,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一旦朝廷开了这个先例,其他州县势必纷纷效仿,反倒坏了事儿”。
仲逸以一个翰林院六品的口吻,继续道:“况且,仲某也只是个小小的翰林六品,虽有些便利,但能不能做成此事,只能说:尽力而为”。
“好,好好好,只要仲大人有这句话,感激不尽了”。
康祺再次举杯提议:“康某代全府百姓,再敬仲大人一杯”。
李序南微微点点头,仲逸此言绝非客套,即便洞察出康祺的伎俩,但若真能做成此事,对老百姓来说,还真是件大事儿。
这酒喝得,自己都没把握做到的事儿,反倒要应承下来。
…………
傍晚,知府衙门。
见过衙门里的各位头头,晚饭后,仲逸便来到李序南房里,二人也总算是有点独立空间。
要说这最喜形于色的,还是罗英:只要仲逸来了,他也闲不住了。
“见过李大人,罗兄弟”。
在这四人,程默的年纪最‘长’,李序南还要大两岁,只是无品佚而已。
“太好了,有默大哥在,我也有个说话的伴儿”。
罗英打趣道:‘仲大人与李大人都是‘人’,我们习武之人,沟通起来,总归有些困难。不过,现在不用担心了’。
都是在衙门做事之人,程默自然明白官吏之分,他此行目的是负责仲逸的安全,如今到了知府衙门,又有这位李大人在,那便是最安全的了。
“罗兄弟,何不现在带我去咱们住的地方看看?这一路劳顿,想歇会儿”。
程默笑着对罗英说道:“咱们小酌几杯,如何?”。
罗英重重点头回应:“好,最好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