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略> 第357章 准备返京

第357章 准备返京(2 / 3)

的人、有关的事儿。

如此一来,不用北镇抚司的人查,心怀鬼胎或脱不开干系者,已尝到什么叫‘惶惶不可终日’的滋味了。

只要北镇抚司去查,几乎没有查不出的案子。

为何?这个道理很简单:不招供,刑啊,不说,打死你……

皇帝过问,锦衣卫插手,远远盖过严氏的势力范围:对仲逸而言,初步目标已经达到。

等他回京后,朱厚熜极有可能问大煤矿之事。

或许,这也是北镇抚司,暂时不动的一个原因吧。

…………

“可惜啊,仲侍读马要回京了,这大好河山,也只有我一人欣赏了”。

人观景,无论山山水水,总归是要发一些感慨的。一向以采见长、书生气息浓厚的李序南,更是如此。

“仲老弟,说句实话,有时候,我真羡慕你:读书入仕,在翰林院的也不少,不过大多从庶吉士,或编修、修纂后,转任其他其他衙门了”。

春风拂过,李序南叹道:“你在短短数年间,竟能做到六品侍读。在我看来,无论知县、知府,甚至布政司衙门,都不如留在翰林院自在”。

李序南这番话,本是有感而发,这也符合他一贯的风格,但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仲逸心却隐隐生出一丝担忧来。

此刻,他在榆林府做同知,心却幻想着翰林院做学问。这样的心境,岂能敌得过严磬等人的毒手?

既然如此,他这个翰林院的侍读,不再发感慨了吧?

“目前来看,这个叫康祺的知府,有严氏一派的背景,此人贪得无厌、奸猾善变,他想要通过我来引起圣重视,为自己多留一条路”。

仲逸继续道:“大煤矿的事儿一旦核实,康祺必定会被严惩,他既没有这个动机,也没有这个心思,要加害于你”。

若有人要对李序南下手,无疑会采取两个手段:要不在衙门内使绊子,一旦他办差出差错,一年后,便很难回到户部,降职甚至免职都有可能。

还有一种情形,那便是直接制造一场意外了。

现在看来,前者可能性更大:观场的游戏规则,不同于江湖格斗,用权谋这把无形之刀s-a人是常态,刀剑这种真兵器,反倒是最后一步了。

“那个叫曹正的通判,我总觉得此人有些怪异:很明显,他与知府康祺不是一条路的,自然不是严氏一派,但二人一起共事多年,却相安无事”。

仲逸直言道:“曹正背后之人不容小觑,况且,通判一职权责不小,你务必要多加小心”。

这个问题,李序南也想了很久,只是情势不明,多说无益,反倒平添几分忧虑。

为彻底打消这个忧虑,只能寻求更加有力的庇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