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禁地:四面环山,石山。间是一大块空地,有小山,有平地,地草木旺盛,石山脚下,还有溪流趟过。
反正除了老族长,谁都没有去过。
村民们祖祖辈辈以耕地为生,面朝黄土、靠天吃饭。年景好时,还能填饱肚子,遇到旱灾涝灾的,得要挨饿。
最惨的一次,三年大旱,存粮吃完、谷种吃完。
旱灾几年来,村里的人早山拔野菜、打野兔、捉野鸡、围野猪,起初还能有所收获,至少不至于空手而归,还不至于饿死,大家一天天的这样挨着。
一年、二年、三年,后来,山的野草都旱死了,剩下的野兽也学精了,纷纷逃离山村百里以外,于是大家开始摘树叶子、刨树根、啃树皮。
到了冬日,连这些东西都吃不到了。
这时,村里那个老族长,将村民们叫到一起,并叫人牵来四头大肥猪、六只山羊、两百多只野兔,还有一些粗粮、野菜,能吃的粗粮、晾干的野菜。
众目睽睽之下,他吩咐众人将这些东西分给每家每户。
每户村民得了一百斤粗粮、几十斤肉,新鲜的肉,还有盐巴、干野菜。
大家将粗粮熬粥、鲜肉冻起来,每日定份定量,有粮有肉,还能喝些撒着盐巴的野菜汤。
大家都问老族长,那些东西是哪里来的?老族长也不隐瞒,他笑着说:“每年秋收时,我都会悄悄吩咐村里几个最可靠、最忠心的人,设法从谷堆‘偷走’一些粮食。
到了第二年,便将去年‘偷走’的粮食拿出来,换成今年的新粮,再重新藏起来。同时,再从今年的新粮堆‘偷走’一部分,是去年的一半……
十几年过去了,每年从粮堆‘偷走’的粮食越来越少,但存粮总量却逐渐增多,且几乎是新粮”。
哦,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连连佩服老族长的智慧,看的远、想的远。
可是,那些牲畜呢?
老族长又笑了:‘同样的道理,还是那个最可靠、最忠心的村民家,每年献出一两只猪崽、羊崽,还有套住的活野兔,修个圈舍,养了起来。
清晨大家还未睡醒时,去喂一次,晚都休息了,再喂一次。野草、秸秆、麦麸,都可以。养的不多,但它们会繁衍,尤其野兔,繁殖速度十分惊人’。
众人再次点头,纷纷赞许老族长,他真是全村人的大救星。
可是,这些粮食,又存在哪里?牲畜养在何处?谁负责此事?为何大家一点都不知晓?
老族长笑言:明年开春,他自会告诉所有的人。
此事传开,村民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神态,大家再也不慌了。可没过几天,老族长却悄然离逝,大家再次慌了神。
后来,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