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将军,下官还要举荐一人,或许更有助于此事下一步的进展”。
仲逸走前去,一字一句道:“要改善兵器,打造新式火炮、火枪,须要朝廷的准许,尤其皇帝的旨意……,当然,还要大量的银子……”。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沉默。
同为领兵之人,俞大猷和戚继光对英勇千户所并不陌生。
一个千户所,千余人,但这一千余人,绝不是简单的一个千户所。
当初,山东沿海一带闹倭患,还在卫司指挥使林啸义麾下的林宗武,自告奋勇组成一个四十人的敢死队,月色之夜探出倭贼虚实。
后来在仲逸的协助下,大军很快找到倭贼主力,朝廷大军得以全胜。之后,林宗武被封为百户,御赐武举出身。
此事,在军广为流传。
北征鞑靼军,朝廷大军为出一支“兵”致胜,林宗武以百户之职,亲率三百人的敢死队,做了这支兵头领。
北漠冬日一战,鞑靼军主力被击退,而那支三百人的‘兵’,最后只有七人生还。
回京之后,林宗武被封为正五品的千户。
同时,这个千户所也有了新的封号:英勇千户所。
后来,鞑靼军直逼京城,林宗武率部两次突袭敌军,皆获大胜。
这一仗后,林宗武被封为从四品的千户,并率部去甘西一带秘密练兵。
无论兵器装备,练兵调遣,英勇千户所,绝非普通千户所可及。
从此之后,林宗武的大名,简直如雷贯耳。
“是英勇千户所林千户,下官在浙江时,曾与他有过数面之缘,觉得此人非但勇猛,更是一个难得的可塑之才”。
思忖半天,仲逸终于开口道:“此事一旦由皇帝问起来,英勇千户所出面,似乎能顺利些”。
无论要旨意,无论近水楼台先得月,英勇千户所回到京城,必能将此事禀明圣。
只要千户所的奏请得以准许,戚家军、俞大猷麾下抗倭将士的意愿,自然不会落空。
“英勇千户所个个都是忠勇之士,林千户更有良将之风,今日多加磨炼,他日必成大业”。
一直没有言语的俞大猷,终于表态了:“立刻传林千户帐议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日后之事暂且不论,单说眼下这抗倭之事,才是众人最为关切的。
……
“海防一带虽有部署,但毕竟沿岸线太长、地形复杂,无法集兵力对付一处,处处重兵把守,又兵力也不够”。
刚刚参与议事的林宗武道:“末将建议,先派人到海密探,确定倭贼主力动向,集兵力应敌,如此,既能克敌制胜,又能最大限度较少我军将士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