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通、包打听,京城之事、各个衙门的门门道道,简直无所不能。
在西北榆林府三边镇,程默作为随从,还小小展示了一下那套刀法,虽然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但防身绝对绰绰有余。
忠心也够,胆识也够,像程默这样的随从,早应该高升了,起码在翰林院有了一席之地。可是在仲逸来翰林院之前,他总不受待见,尤其是掌院学士,对他完全视而不见。
“默大哥,你这些消息是从哪来的?”。
仲逸无心饮茶,倒是对他的话很感兴趣:“你在顺天府有亲戚,还是锦衣卫有故交?”。
呵呵,程默一个大大的、夸张的憨笑。
“仲大人,天机不可泄露,山人自有妙计,门有门,路有路,道道大路有门路,这是江湖”。
程默简直不能自已:“我若是不在翰林院干,也饿不死,不过话有说回来了,要是不在翰林院,也不会任职这么多人”。
这话说的,简直太精辟了。
“这算不算行话?”。
仲逸笑道:“是你们道那个套路?我真不懂,都江湖了”。
“算了,不说了,还是说说继承大统的事儿”。
仲逸有些迫不及待,程默也好像早有准备。
自从来到翰林院,程默做了仲逸的随从,搭理日常,安排行程,二人的关系,简直相见恨晚。
用程默的话说:“只有仲大人把他当人看,而不仅仅是一个下人那么简单”。
冲这句话,当以重报。在三边镇是如此,在东南浙江、福建一带抗倭,也是如此。
不仅要做一个好跟班,更要做好一个好参谋。
“仲大人,当今圣年事已高,况且多年服用丹药,你说那玩意儿……能管用吗?”。
屋内只有他们二人,程默也不再避讳:“若是皇帝有个闪失,能继承大明大业的,除了裕王殿下,还有谁?”。
还有谁?
这话说的没毛病,这是朝几乎人人得知的,朱厚熜的儿子,大多早逝,剩下的,除了朱载垕,还真没有人可以问鼎大宝了。
在无意去了那个21世纪,唐小丫曾说过关于朱厚熜、朱载垕,还有现在还是个孩子,将来的万历皇帝……
关于这些个信息,仲逸不知看了多少遍。心再清楚不过,也曾想过改变……
后来,同样知道结局的,还有袁炜。
袁炜的结局是在行程的路逝世,结果真是这样。
哪怕,仲逸曾找过大名鼎鼎的李时珍,开了良方,自已也反复叮嘱过袁若筠要听了药品、补品,清淡饮食、作息规律,加强锻炼。
这些都是仲逸听唐小丫说了无数次,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尤其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