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略> 第479章 不安套路出牌

第479章 不安套路出牌(2 / 5)

身在这样的位置,做到这一点,已经相当不错了。

“仲大人,里边请”。

黄锦亲自为仲逸领路,二人还简单的寒暄几句。

“仲侍读,圣最近刚刚静修结束,龙体要紧,差事的事儿,还要靠内阁及诸位大人多操劳,剩下的事儿……”。

黄锦说的再清楚不过:皇帝龙体欠安,待会儿面圣的时候,请少说两句吧。

仲逸频频点头,自然是领会了这位皇帝大伴的意思,只是应承归应承,可他心里却犯了嘀咕:皇帝不说结束,我一个小小的六品侍读,能说结束吗?

看看再说吧,好在李序南还在里边。

“你们二人应该见过了吧?西北榆林府的事儿,你应该都知晓了吧?当时,你们可都在榆林府”。

一个大大的圆盘,朱厚熜正稳稳坐于间,如同正在修炼之人,即将开始运作**。

很明显,之所以将李序南与仲逸同时叫来,自然是因为当初二人同时去过榆林府,李序南是去赴任,仲逸则是去明察暗访,为了三边镇大煤矿的事儿。

而榆林府调整耕地、改良农田、荒草畜牧、农闲时发展副业的举措,也是仲逸当初建议的。

身为榆林府的代知府,李序南实际是个执行者。

如今,一年结束,探索也初有成效,李序南回京复命,仲逸自然也要说句话了。

仲逸微微前,施礼道:“李大人回京后,微臣与他倒是见过一面,对榆林府之事,大多已知晓”。

“那你说说看,这样的新举措,到底如何?若是在其他州府县推广开来,是否可行?”。

类似的问题,朱厚熜已向李序南问过。

当时,李序南的答复是:第一年,即便见了成效,也不是很明显,没有三年五载的,恐怕难以成气候。

这话说的在理,莫说别的,仅是百姓们适应这样新的环境和耕作方式,需要一个过程。

看来,朱厚熜确实有些着急了。

不管是基于自己身子不适的缘故,还是社稷安危的迫切性,他更愿看到一个明显的效果,而且是很好的效果、全民的效果。

对一个帝王而言,他的眼里,从来都不是一个州府县,甚至于几个布政使司。

可是,这话,又该怎么说呢?

“启禀万岁,恕微臣直言:万事开头难,而且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思量片刻,仲逸便接着方才的话题继续道:“北方种谷、南方插稻,栽树要幼苗、养鱼离不开水,天时地利,各有不同,难以一概而论,也从来不会有一个地方的经验,能得到所有地方普遍效仿,更不能完全适应所有地方”。

咳咳,微微一个提醒,黄锦在一旁稍稍动了一下,算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