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分店掌柜罗英、小地瓜,连同陶朔、陶雯儿等等,无论账目,还是进货货,各个店铺之间的协调,都不能少了他们。
事在人为嘛……
穆大娘的老伴复姓公孙,宝贝孙儿公孙槐,在京城开了一家打行,说白了,是与后来的镖局差不多,只是还没有普遍开来。
在大明朝这个时期,一些大的府城,已经有这个行业的存在,衙门也会给予许可,人们对此并不陌生,但也不是特别的熟悉。
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孙槐聚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兄弟,只是买卖不怎么好。
能用的起他们的,主要是一些极为有钱的主儿,但这些人运送的大多还是为私人的财物,佣金给的不算少,是活儿少了点。
至于那些经常路运货的商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家丁、伙计随行看护,也不再另外请人保护出行及货物的安全。
像公孙槐的打行,基本能够维持,但若要说到赚钱,还远远不止。
这日傍晚,仲逸与仲姝从街买了不少礼品:有王家精细羊肉片、陈家酱头肉、刘家一壶好酒等,打包好,是送给穆大娘的。
自从来到京城后,穆大娘和儿子、孙儿一起住,虽然打行的买卖不怎么样,但晚辈们对她颇为孝顺,无论吃喝、日常用度,都是最大限度的照顾老人所需。
听说仲姝和仲逸要来,穆大娘很早开始忙活起来,从午后一直到现在,又是备菜备肉,又烫一壶酒,只是年纪大了,这些活儿还得孙媳妇帮衬着,但她却乐在其。
“见过穆大娘,您老身子骨还好?”。
在公孙槐的指引下,仲姝与仲逸已来到屋里。此时,正是晚饭时刻。
“姝儿、逸儿、来来来,快到这里,坐下……”。
穆大娘的听力已不是太好,但眼神还算不错,大多时候都是自言自语,别人向她说话,也要附耳大声点,才能听见。
“咦?启儿怎么没来?他不是也在京城吗?又去打仗了?”。
穆大娘瞅了半天,发现还是少了一个人:当初,在凌云山时,仲启、仲姝、仲逸,她没少操心,真真是看着他们长大的。
这么多年了,仲启改名林宗武后,穆大娘还是没有适应过来。主要这都是下山后的事儿。
仲逸连连摇头,仲姝干脆凑了去:“我师兄如今负责宫禁,差事特殊,来不了,下次有空再来看您”。
“哦,启儿现在都进宫了,朝廷的事儿要紧,得空记得来……”。
穆大娘向孙儿媳妇说了几句,片刻之后,饭菜便端了来。
……
“专门负责为诚信堂运送货物?这太好了,只是银子,是不是多了点?”。
饭后,仲姝正陪着穆大娘说话,仲逸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