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是真的,但要是想挡住看热闹的,那便是很难了。
这个时候,街道两侧往往会有不少围观的人,不少人踮着脚尖、瞪大了双眼,为的是来看个热闹。
城门口早已部署完毕,不过,此时已无须再有锦衣卫的那些生面孔了,当地的守卫完全可以胜任。
此次欢送的主要是英勇千户所的将士,那日一战让他们在辽东名声大噪,不少人终于从‘耳听为虚’转为‘眼见为实’了。
此外,不少锦衣卫的校尉也一同随英勇千户所的将士回京,其有北镇抚司的镇抚使石成等。
再次一通锣鼓声后,大街终于走过来一群人马。
走在最前面的是仪仗,之后便是辽东都司衙门的都指挥使,连同都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阵势不小。
与他们并排的,还有英勇千户所的千户谭辽、副千户周通等,他们的出现便是最大的看点,在不少围观的人眼:这位英勇千户所的千户,简直指挥使大人还要神。
稍稍之后便是当地的知州,还有锦衣卫的镇抚使石成,以及他的部分属下。
令人意外的是,与这些人在一起的,还有一名年轻男子:他不是本地人,但不少人对他却十分熟悉,绝对是见过面、说过话的。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日在城根面馆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后来又开了三个书院的——仲先生。
“大家快来看,这不是仲先生吗?他怎么会在这里呢?”,人群有人立刻认出了他来。
这种好,一点都不亚于对英勇千户所的好。
既然都亮相,再也瞒不住了。
‘听说,我们这位仲先生,是朝廷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官居从五品呢’,这是仲逸亮明身份后,有人在衙门打听到的。
‘翰林院是干什么的?侍读学士又是个什么官?’。
说话的是城根面馆最忠实的伙计喜子,他向赖斌问道。
‘翰林院是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是个衙门……侍读学士,仅次于翰林院学士……’。
赖斌感觉脑一片空白,脸异样的难受,心却暗暗道:“果真是来头不小,那日初次见面时,觉得他非等闲之辈,没想到年纪轻轻能做到翰林院的侍读学士?”。
哎,还是书生气,赖斌恨不得打自己两个耳光: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呢?怎么没有想到呢?
“喜子,走,我们回去”。
听赖斌这么一说,一旁的托雅脸立刻不悦起来:“哼,我早说他是个官,还真让说准了,以后再也不理他了”。
人群,喜子是不愿抬脚:“要不,我们再等等,程默大哥还在那边呢,他说了:这次,仲大人先不回京城,等把书院的事儿安顿好了再走,仲先生一会还回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