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是亲戚,只是间倒腾了几次户册,连他是哪里人都弄不清楚,自然也无法考究他与冯保的关系了。
太监是一个怪的存在,而明朝的太监又是整个太监‘史’最为疯狂的一个时期,从某种意义说,‘疯狂’的不止一点点。
因之前在裕王府的缘故,仲逸早与冯保相识,二人‘交情’还算不错,至少冯保逢人便是这么说的:‘仲大人是裕王府走出来的,咱家那个时候也在裕王府伺候着,咱家不帮他,谁帮他?’。
他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每次仲逸领了新的差事,冯保都是明着暗着在帮衬着,尤其朱载垕继位后,冯保的权势越来越大,而他对仲逸的关照却从未少过。
对此,朝早议论纷纷:仲大人与冯保那个时候都在裕王府,这本是事实,冯保特意关照仲大人,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不必大惊小怪。
如果仅仅是这种说法,那说法也不能叫做说法了。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同一件事儿总会有人有不同的看法,进而产生不同的声音。
‘要说这孙悟空再厉害,还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句话用在太监、尤其是明朝的太监身,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据此,也有了一种更为‘靠谱’的说法:仲大人深得两位皇帝的信任,无论从先帝朱厚熜的委以重任,还是当今万岁与他的特殊交情来看,仲大人都是前途无量的。
要投其所好,便要‘爱屋及乌’,既然皇帝都对仲大人赏识有加,又屡屡为委以重任,那么他冯保这个太监,还有什么反对的理由?
至少,帮仲逸这样的做法,目前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坏处。
别人只是说法而已,而且都是在背后说说,绝不会拿到台面,冯保心却一清二楚,但他依旧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一如既往做他的事儿。
拿此次大理府冯三保之事,冯三保当着众人的面说道:“曹知府、冯三保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大人不愧是老臣,老成谋国,樊大人协助有方,都是万岁英明……”。
当然,他特意说到仲逸:“仲大人身为盐课提举司,到云南大理后治盐有方,无论整顿盐课提举司、查处私盐,尤其此次大空寺一案,他更是功不可没,咱家由衷的钦佩……”。
说是这么说的,他同样也这么做了:有人亲眼见到,冯保传完旨意后特意在皇帝面前说了仲逸的好话,与之前的并无多少差异。
关于冯保这个极具争议的太监,外人只知道他在司礼监的威风,而却不知他后来与张居正、太后以及皇家的复杂关系。
而此人身浓厚的‘人’气息,更是让他与其他太监头目区分开来。
关于这一点,早在无意回到唐小丫所在的那个年代时,仲逸曾详细了解过。
‘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