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那层深深的惆怅,这些年,从来都没有过的感受。
见有人从这边走来,众人也丝毫没有当回事,在这一带时有干活的人路过,大家伙在盐井旁看上一会,顺便歇息歇息喝点水什么的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大家早已习惯了。
“这位大哥,一路走来,我们听说你们五井盐矿大变样,到底是怎么个变样呢?”。
来人问了这么一句,满脸的好奇:“就这么看,似乎也没有过人之处呀,怕是言过其实了吧?”。
随从说了这么一声,几人便找个地方坐了下来,俨然一副过路人歇息的样子。
灶户们没当回事,随意说了一句:‘几位兄弟们,你们一定不是我们本地的吧?说起我们五井盐矿,你问问去,这里谁不知道?’。
说起五井盐矿就不得不提盐课提举司衙门,提起盐课衙门就不得不提仲逸,今年盐矿的变化有目共睹,连布政使司和京城都知道了,岂有不借此机会好好说道说道的道理?
“那你们看错了,这里是之前的一处旧盐田,那边还有几处,规模要比这里大多了”。
那几个盐户指着一旁才制好的盐粒,自豪的说道:“看到了吗?就我们这里的产盐,莫说其他地方的盐田了,怕是京城也找不到第二家吧?”。
说的越说越有劲儿,听的也是一脸的认真加崇拜,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
那中年男子走过去,细细看了看才制好的新盐:无论成色、质地,确实比平日里见到的那些盐粒好许多。
也算是见多识广,但这位中年男子着实心头一紧:这种成色的盐粒,还真是第一次见。
“大……哥,这盐确实不错,下次我们就来这里买吧……”。
随从差点喊出一声大人,不过很快将他们说成是商人、盐商。
“原来是盐商啊,那你们可找对地方了,我们这里今年产盐两大增,朝廷特批准许多放盐引”。
一名老灶户干脆放下手中的活儿,带着这几人向前走去,边走边说道:“我带你们到前面的盐田看看,保准你们没有见过”。
不远处的林大团准备上前制止,但看大家伙儿这么热情,也只得默认了。
不紧不慢的跟在人群身后,林大团细细打量着这几人的装束:从服饰来看,一水的布衣不假,似乎与常人无异。
但看看这些人的走姿,连同队形丝毫不乱,所有人似乎对自己的位置保持的极好,尤其中间那面中年男子,所有人都不紧不慢的围在左右,连一声咳嗽声都会认真聆听。
这个年头,随随便便就牵着高头大马的人不多见,而且还是这么多人,这么多匹马儿。
马背上是一个个的大包袱,看那有些鼓鼓囊囊有些蓬松的样子,不难判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