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有一些特别的长处。”
“他们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所以戎狄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
“寡人欲在国内推行‘易服令’,使军中将士和国人着胡服,习骑射,取戎狄之长补中原之短,师戎长技以制戎!”
“不可!万万不可!”
孔丘立马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的道:“大王,岂不闻中guo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我泱泱华夏,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我华夏传统服饰,雍容典雅、大方,源远流长。”
“其结构内涵,远非胡服所能比拟的。”
“如深衣一般,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
“其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
“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比起深衣,胡服有何内涵?”
庆忌承认,胡服在内涵上,的确不如深衣。
深衣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他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
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大约在夏商时期服饰制度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
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
贵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
平民服饰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腰间则用条带系束。
而在这个时候,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贵族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服、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华夏现在的传统服饰的有两种基本礼服——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而上衣下裳制要比深衣制等级高。
一般平民百姓由于等级制度和生活水平的限制,也为了方便劳动,只能穿窄袖贴身的短打……
而且,穿着深衣还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如果父母,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