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吴国的常备军,早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六百多万的人口,吴国至少能召集六十万到八十万的士兵……
当然,极限是百万。
不过庆忌不可能蠢到召集那么多的人马。
因为吴国这些年的扩张脚步太快,还没有完全消化。
庆忌不敢保证被临时召集起来的士兵,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
吴国在岭南六郡的常备军,是三万到五万人,一半是吴人或楚人、越人,一半是当地的百越人。
这要是满打满算,十几万人的军队征讨叛军,怎么遭得住?
孙武沉吟片刻后,缓声道:“多则一年,少则半年,十万南征大军,便可为大王,为吴国,再立新功!”
“好!”
庆忌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另外,大王还请多准备一些民夫。”
坐在一边的伍子胥眯着眼睛道:“负责保障南征大军的民夫,大王可从南郡、南阳郡、豫章郡征调。”
“从大江流域征调粮食、牲畜、木材、铜铁南下养活大军。”
“战事结束后,大王可以将那些民夫留在岭南六郡,使其娶妻生子,在那里繁衍生息。”
南郡、南阳郡和豫章郡,这三个郡,原本是荆地,属于楚国的地盘。
伍子胥的想法是釜底抽薪,解决还没有多少归属感的楚人,顺便使之与岭南六郡的百越人融合。
但,这样毫无疑问,会让许多人妻离子散,饱受离别之苦。
“不必了。”
庆忌摇摇头道:“寡人固然想尽快开发岭南六郡。然,这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之事……”
庆忌的头脑十分清楚。
要开发一片贫瘠,穷山恶水的岭南之地,谈何容易?
没有几百年的时间,基本上办不到。
至少那里的发达程度,无法比得上长江流域……
话说,哪怕是在两千年后的明清时代,岭南之地的变化都不是太大。
庆忌要讲究的是循序渐进。
南郡、南阳郡和豫章郡,这三个郡跟岭南六郡可不同。
吴国可能花上数十年,两三代人的时间,就能消除彼此的隔阂,融为一体。
且不说吴楚文化相近,单凭庆忌志在混一天下,廓清环宇这一点,就不可能让长江流域的吴人流失。
至于岭南六郡,庆忌也不期望能成为吴国后方的大粮仓。
作为优秀的兵源,岭南之地的越人还是值得称道的。
毕竟,桂系狼兵雄于天下!
“长卿、子胥,编练十万新军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