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重生之吴霸春秋> 第675章 吴王十九年

第675章 吴王十九年(2 / 3)

辎重,在华夏甚至是西方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市场,大受欢迎。

然而,吴国的商业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难以突破,故而经济进入了低谷期。

为何?

因为市场就这么大。

吴国必须要开拓出新的市场。

随着香水、肥皂、香皂和烧酒的问世,庆忌相信吴国的商业一定能再一次繁荣,突破瓶颈……

两个多月后,吴国便再一次组织西行商队,以尹喜、穆勒为首,包括士子、商人、士兵,共计三千人,浩浩荡荡的带着各种各样都吴国特产,前往西方国家。

穆勒原本是波斯人,还是毕达哥拉斯的弟子,对于西行可谓是回家一样,轻车熟路。

不过,有感于吴国的文化鼎盛,穆勒自愿留在金陵,成了一位客卿,一直都待在稷下学宫做学术交流,大有收益。

至于尹喜,来头可不小。

尹喜,字文公,号文始真人、文始先生、关尹。

他是先秦时代的天下十豪,周王室的大夫、将军、哲学家、教育家,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据说能知前古而见未来。

《庄子·天下》将尹喜和老子并列,称为“古之博大真人”。

当年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学识渊博,心藏大智,便叮嘱下属为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任其过关。

自己还派人洒扫道路,焚点香火,恭候圣人到来。

老子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

之后尹喜便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起西行,经关中、越秦岭、沿渭水受尽千辛万苦,行至他的故乡秦州伯阳。

尹喜被授千古奇书《老子五千言》即《道德经》。

后来,尹喜还跟随老子西出散关,化胡西域……

所以,尹喜一样是曾西行过的,了解西域列国的人文地貌。

听说老子在吴国出仕,在稷下学宫讲学后,尹喜跟着来到吴国,被庆忌拜为客卿,享受着与九卿一般的待遇,秩比二千石……

跟上一次的西行商队一般,这一次的西行商队中,有不少的诸子百家的年轻士子。

他们的任务是跟随商队,一路跋山涉水,不远万里的传扬华夏的文化,跟西方人进行学术交流。

这种历史意义,就好似明朝时候的郑和下西洋一样,影响深远。

……

时间进入吴王庆忌十九年,即公元前495年,农历四月。

吴国的春耕皆已完毕,可谓是海晏河清。

固然,在吴国的南方九郡,以及故楚之地偶然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叛乱,却也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