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4 / 6)

方接洽,在参加过博览会官方为招待参展代表团而举行的宴会后,来不及下榻酒店,顾不得舟车劳顿,此次展会的负责人事务局陈美庚局长便带着十数名工作人员,匆匆赶往在建的展馆现场,查看中国展览馆的建设进度。

会址选在旧金山海湾与陆地的交汇处,主展厅共分十一个展馆,占地六百二十五英亩。中国的参赛展品最多,因此得到五万平方英尺的场地,位于美术馆西北面,与加拿大馆相毗邻。

中国展馆按照传统宫廷建筑风格设计搭建,仿照紫禁城太和殿,分为正馆、东西偏馆、亭、塔、牌楼六部分,雕梁画栋,飞檐拱壁,尽显东方气韵。设计建造展馆的总工程师,是国内传统建筑学领域的奠基人,曾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詹子民先生,他早已于去年九月带人赴美,十月举行奠基仪式,正式破土动工。

在一片紧锣密鼓、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工人们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詹子民先生向陈局长等人展示展馆工程图,汇报施工进度,预计该展馆将按照计划在十日内如期完工。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出差错,众人心里都不禁松了一口气。

霍锦宁给阿绣介绍了两位旧友,他们也正在参与中国馆设计建造。

“这位是谢玄康,我与瑜儿自幼便认识的谢大哥,这位是她的夫人王渝。”

当初王渝追随谢玄康来到美国,二人一同入学宾州大学建筑系,于去年双双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并与年底在中国领事馆举行婚礼,喜结良缘。

他们与霍锦宁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尽在不言中。

昔日一别,匆匆数载,当初豪言壮志,远渡重洋的少年人,如今终于学业有成。来不及荣归故里,便已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报效祖国的事业中。

阿绣见他们郎才女貌,气度不凡,当真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璧人,心底羡慕。

王渝主动上前握住了她的手,笑容亲切:“这是阿绣妹妹吧,锦宁和瑜儿给我们的信里都提过你了,刚才韵怡婶婶也和我一直夸你呢,说你聪明好学,工作进步飞快。”

阿绣不好意思:“我什么都不懂,只能努力学习了。”

“不必担心,接下来你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王渝半开玩笑的抱怨:“因为在这里需要你沟通翻译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

参与一个国际性的大型展览,对于经验几乎为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即使身处黄金海岸,度假天堂,但这一次美国之行并不是一趟休闲之旅。从靠岸旧金山的第一天起,阿绣以及身边所有人的时间都被快进了,每个人各司其职,分/身乏术,忙得连喝一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霍锦宁、王维国等人要与陈美庚局长一同参与博览会官方,以及代表团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