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护国公> 第二五四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第二五四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 / 4)

还是得在民间采购。别说我这里米价涨,就是京师的米价都涨到快一两了,还有价无市都屯着等继续涨价。我如今卖你们二两一石已经是良心价了,我可这是干的杀头买卖,要是被锦衣卫查到了得抄家的!”

这里是咱大清海上粮食走私的主要出口地。

江南的粮食源源不断通过运河到达淮安,在淮安这个粮食集散地悄然装上一艘艘小船,混入北归的盐船中进入盐河,然后一直到达海州。在海州南下的内务府官商和当地走私商谈妥交易后,由后者负责贿赂地方官员和驻军,然后以小船运输出海,双方在达山岛等外海小岛进行交易。然后再由满清方面的商船避开明军海上巡逻,将这些粮食运输到胶州,再从胶州运输往北京……

这个运输线很麻烦。

可以说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

但多尔衮也没办法,从浙江直接海船北运是不可能的,因为中间卡着登莱,北洋水师虎视眈眈,越过长山列岛的商船一律击沉,运河走私更不可能。陆路走私也很难,河南和鲁西缓冲区几百里无人烟,除了明军骑兵巡逻队更别没人,而从海州陆路北上过不了北边各关卡。

这是唯一选择。

而这价格……

好吧,这价格咱大清没有发言权。

“曹老弟,咱们都是老交情,我给你说个实话,这个价你们买就买,不买咱们也别废话,我屯着等朝廷做出决定也一样少不了赚钱,那钱赚得少点也安心!”

老乡绅说道。

“可我这次就带了一万两银子,我带不回粮食,弄不好也是要砍头,您老就通融通融,实在不行一两半也成啊!”

曹三喜哀求道。

他是山西人,之前在关外做生意的,也因此搭上咱大清的线,不过只是个小角色,和范家这样的没法相提并论,而且随着局势改变,他的生意也濒临绝境。好在这时候一个新的商机出现,多尔衮为了养活北方的铁杆庄稼,在老百姓那里实在搜刮不出的情况下,只能从南方走私粮食。然后他将大量无法维持下去的晋商强制性吸纳入内务府,控制包括盐业在内的各种垄断行业,作为皇商一边搜刮民间财富,一边用这些财富转而从南方走私粮食。

曹三喜就是其中之一。

但因为地位低,他不可能像范家一样当盐商继续风光,只能被派出来干这种最危险的,好在危险与收益一向挂钩,正因为他走私的粮食多,不但已经入了摄政王的眼,而且也赚到了大笔银子。

之前他都是以一两二的价格在这里购入,然后运到胶州,再转胶莱河出海走沿海浅水区,以此避开明军北洋水师在莱州湾的巡逻,一直将粮食运输到天津,然后以二两的价格在北京出售,但现在这个价格……

这个价格也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