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精兵自己都能屯田。
多尔衮的确已经这么干了。
现在八旗除了蒙古和满洲,剩下的汉军,朝鲜,神军,统统都得自己屯田解决部分粮食。
要不他还能怎样?
他是要做圣主明君的人,怎么可能对士绅收税?他要对士绅收税的话和杨庆有什么区别,这样他不让士兵屯田还有别的办法吗?至于八旗蒙古则把宣大等地完全变牧场,反正那里也种不出多少粮食。之前这种状态的确可以维持,虽然北京米价高到二两一石,但也不算太高,明末时候北方米价二两不算离谱。宣大及辽东七八两的时候都有,崇祯十年时候大同米价普遍四两,说到底只要没有大规模战争,仅仅局部的造反,不会把粮价推到令人发指的高度,而这时候三方停战都快两年了。
农业生产还是有很大程度的恢复。
但现在完了。
杨庆这个混蛋和东林群贤之间快快乐乐地游戏,却无意中毁了多尔衮那脆弱的粮食供应。
南边粮食全不舍得卖余粮了。
李自成开价一千五百万石啊!大明朝廷早就已经不收粮,包括军队的粮食也是直接采购,虽然官府仓库也有但肯定不足以支付。哪怕李自成只要四百万石,最终结果也必然是大量从民间购粮,江南虽然粮食足够但也不是说余粮多到四百万石完全不值一提的地步,那可是近四亿公斤。这个时代大明监国控制区的粮食也只是勉强能够,略微有点剩余而已,否则杨庆也不会拼命推广地瓜甚至逼着人喝地瓜酒了。
这鬼年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哪怕就是四百万石,也得抽空市场上几乎所有余粮,尤其是这四百万石还必须一年內交付。
那不屯粮就是傻子了。
南京粮价一个月內由六钱一气涨到了一两,后来杨庆强制性干预,一边严禁继续涨价,打击囤积居奇,一边把官库粮食低价投入市场。尤其是把各地皇庄预备酿酒的大量地瓜和去年收获的玉米投入市场,亲自带着宫里的监国一起吃玉米面饼子,比如弄个铁锅炖鱼之类的,以此稳定各地米价。
但他肯定不会管多尔衮死活。
当南京粮价达到一两时候,那些走私商卖给北方的粮食就已经达到三两了,而曹三喜之流在北京出售的粮食就已经突破四两直逼五两了,他经过的每一层关卡都是成本,明军水师没好处是不可能放他们通过的。
北都。
“玛的,这日子没法过了!”
锦衣卫北都站站长徐诚看着面前的清汤寡水,一脸郁闷地把筷子拍在桌上。
五两银子一石米啊!
这都和当年那些因为吃不饱饭造反的边军一个待遇了,哪怕他这个名义上的小杂货商还算有点钱,也受不了这种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