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护国公> 第四六二章 护国公撩汉

第四六二章 护国公撩汉(2 / 4)

会做何种选择,毕竟张献忠有儿子,虽然张献忠的儿子一样没什么本事。

可是……

谁知道呢!

这种问题谁也不敢问啊!

“不用客气,都是老朋友了,你们的后事交给我就行!”

杨庆很无耻地说。

李定国没有再搭理这个脸上贴着我年轻我嚣张的家伙,默默看着李自成的金丝楠木棺材。

“老李很会选地方啊!”

杨庆转头看着身后风光。

站在这片向阳的山坡上,正好对着眼前辽阔关中平原,对着这片李自成苦心经营七年的土地。在这里放眼望去,以他那不需要望远镜的视力可以看见,洨河在一片绿色中横向流过然后汇入北去的沣河。但交汇处北边一道横亘的百余米拦河坝将河水阻挡住,并形成一个小小的湖面,抬高的河水顺着一条人工挖掘的渠道流向东北。这条看起来细细的渠道两旁一道道更细的水渠分流,来自终南山的清澈河水,就这样流入一块块农田,灌溉着那些正在抽穗的冬小麦。

这条李自成亲自参与挖掘的渠道一直延伸到长安城,绵延近四十里灌溉三万亩良田。

这是他七年的成就之一。

除了因为技术条件限制,目前还不可能建成的洛惠渠,原本历史上李仪祉这个德国留学的水利专家主导建设的关中八惠剩余七惠,被李自成这个老土匪带着数以百万计的民夫,以六年的汗水甚至鲜血全部建成。

洛惠渠其实也有。

李自成重新修缮了龙首渠,虽然不可能达到洛惠渠的灌溉面积,但依然能灌溉三十多万亩。

八条渠道。

超过一百五十万亩水浇田。

当然,杨庆也给李自成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帮助,比如水泥,比如几个水利方面的人才,这些拦河坝本质上并不是高科技。而且很多都是古代就有过的,比如泾惠渠就是以郑国渠为基础,渭惠渠相当于成国渠。民国时候修建最快的就一年多,之所以李仪祉到死也只建成一半,主要是因为正好是在抗战期间。

但本身它们都不是真正超出这个时代技术水平的。

可怜的李自成,就这样在杨庆引诱下用他能用到的一切,甚至透支了他的生命,为这片大明饥荒最严重的土地,留下了这笔可以说是巨大的财富,留下了平均亩产不少于五石的一百五十万亩良田。

然后他就像被榨干一样,春蚕到死丝方尽了。

把这些都便宜了杨庆。

“老李能有这样的归宿,也可以含笑九泉了,你知道吗?他其实是笑死的,有多少人能笑着死呢?虽然他这辈子受的苦不少,但能笑着死,还能葬在这充满仙气的终南山上,对着自己为后人留下的福地,享受那些耕种的百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