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整个宣府目前只保留一个知县,而且还是知府兼着,不足五万人口要那么多官员干什么?而辽西只保留一个锦州,辽东也只有一个辽阳府,好在这个府大点还有三个知县,整个辽西加辽东,总人口至今还不足十万呢!在这样土旷人稀的地方完全不值得设立太多行政区,统统归北直隶巡抚管。
“朱公,接下来土改可就该到您家了,您不会有什么怨言吧?”
杨庆笑着说。
朱大典家可是土豪级别。
“怨言倒不至于,到时候护国公多给老朽在北方补点就行,我那一家子虽算不得世家大族,但终究也是不少人吃饭!”
朱大典说道。
“朱公爽快人!”
杨庆笑道。
实际上这些北方的接收大员们都捞足了好处,尤其是北方矿产,朱大典和郑成功合伙开了好几处煤矿,现在女皇的龙舟烧的煤,都是他们的煤矿在开平挖出来的。至于占开荒地搞种植园,他们早就开始了,光朱大典就以承租方式,在顺天圈了整整二十万亩,正在使用奴隶开垦,然后大规模种植棉花。
土改对他们的确有影响。
但这个影响都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说到底他们收获太多,可以接受失去一点。
杨庆站在繁忙的种植园里,最后看了一眼那些正在带着镣铐锄草的建奴们,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带着郑成功二人返回北都。但他并没有急于起出周皇后的梓宫,而是继续在北都一带视察,不过让杨庆失望的是南方始终没人敢造反……
匪患依然不断。
很显然朝臣终究没有胆量因此直接武力对抗杨庆。
他们都是聪明人。
他们知道武力对抗的结果,更何况他们也没到走投无路的地步,至于地方上那些士绅忍无可忍,自发搞出来的抵抗,这个坐视就行了,几十万大军压在南直隶,这些士绅的反抗只能是螳臂当车。
大明的土改继续。
杨庆和女皇一直在北都待到了这一年的九月,才起出周皇后的梓宫,然后登船返回南都,将其与崇祯合葬在了安陵。
葬礼完成后,女皇以迎梓宫之功封朱庶人为信王,封地瀛州,紧接着她哥哥就被打包装上了去封地的舰队,随行的还有女皇陛下亲自出面动员最终拼凑起的五千家移民。他们将以信王护卫的身份移居瀛州,另外那里还将以定期换防方式,常驻一个陆战旅和一支由二十艘巡洋舰组成的舰队,主要任务是征伐太平洋上那些小岛……
这些小岛可数量众多。
而且其中不少颇有价值,从大明方向对这些群岛进行征服,距离太过于遥远,但以夏威夷为基地,对西南太平洋各岛进行征服就很容易了。
总之曾经的龙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