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化盛宴(1 / 4)

第四章文化盛宴玫瑰凋零,人们嗅过了它的芬芳;夜莺啼鸣,人们听过了它的歌声。那么,你能留住这芬芳与歌声吗?诗人可以写下精美的句子,画家可以描绘眼前的风景,电影大师能在影片里记录快速闪过的瞬间。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着内心的渴望,也许其中就有对玫瑰与夜莺的挽留。去用心体会吧,去见识伊朗的艺术大师吧,他们的作品将让你尽享一场文化的盛宴。伊朗的“荷马”菲尔多西与《王书》大约在公元前八九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为后世留下一部煌煌巨著《荷马史诗》。1800多年以后,波斯也出现了一位如此杰出的诗人,名叫菲尔多西。他穷尽一生之力完成了一部伟大的民族史诗《王书》,被誉为伊朗的“荷马”,并与后来的萨迪、哈菲兹和毛拉维并称伊朗诗坛的“四大支柱”。菲尔多西像在诗人有生之年,他的诗歌就已经被广为传抄。时至今日,许多伊朗人还会到他的陵墓去朗诵他的诗词,以示致敬。◎诗人与伟作940年,菲尔多西出生于图斯市菲尔多斯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原名艾布·卡西姆·曼苏尔。早年时期,他受过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通晓阿拉伯语和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并深入研究过多种波斯历史和文学古籍,很熟悉波斯古史和民间传说故事。菲尔多西生活的时代动荡不安,伊朗地方王朝日益兴起并力图摆脱阿拉伯人的统治,出于反对阿拉伯人思想的需要,那些地方统治者大力提倡写王书。在菲尔多西创作之前,已有五部王书问世,萨曼王朝的宫廷诗人达吉基曾撰写其中一部王书,后来被仆人杀害,只完成了1000行。大约在980年,尚处于萨曼王朝时期的菲尔多西开始使用古老的巴列维语进行创作,他将达吉基的1000行诗收录在《王书》中,于1009年完成了第一稿。当全稿完成时,菲尔多西的家乡已经纳入了伽色尼王朝,于是他将诗稿献给伽色尼国王玛赫穆德。由于书中体现了反抗异族侵略的思想,再加上诗人与国王属于不同的伊斯兰教派别,玛赫穆德拒绝了这部作品!菲尔多西本人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屡受迫害四处流浪,游荡多年才偷偷返回了故乡。1020年去世后,他的遗体被埋在自家后院,直至1934年,伊朗政府才为这位伟大的诗人建造了一座精美的陵园。◎另一个版本诗人的不幸遭遇在民间却流传着另一个版本:国王苏尔坦·马哈穆德·加兹纳看了他的诗歌大喜过望,当即命其撰写更多的作品,同时承诺——每写完一行对句就赠予一枚金币!接下去,菲尔多西耗费30多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王书》。可是当巨著献给国王时,财务大臣担心国库亏空,背地里提出将6万金币改为6万银币。菲尔多西当然不同意,气愤地走出了王宫,回到家乡继续过着贫穷的生活,继续潜心创作。多年过去,国王了解到真相,惩罚了财务大臣,并决定兑现当初的诺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