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宋最狠暴君> 第183章 继续折腾

第183章 继续折腾(2 / 3)

然而理想很丰满,丰满的就跟杨玉环一样。现实却很骨感,骨感得比维拉莉勒维提娜还要硌人。

身为一个不折腾不舒服斯基综合症晚期的患者,赵桓的思维发散能力是极为惊人的。

通过萧德等辽国遗民的反应决定要修辽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赵桓又通过他们要求正常交纳赋税的举动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儿——

老百姓能不能交得起赋税,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收入能否支撑得起一家人的生活之外还有富裕。

能吃饱喝足之外还有闲钱,那老百姓自然也无所谓交不交赋税。如果连饭都吃不起了还要交赋税,那不是逼着老百姓造反是什么?

别看以萧德为首的那些辽国遗民们现在叫得欢,可那是在完全免除他们的赋税,而且这些人的收入并不是太低的前提下。

如果这些人都穷的揭不开锅,还要让他们按人头交纳赋税,你看看他们会怎么选择?螨清三百年里不断有人反清复明,除了建奴不把老百姓当人之外,跟庸政玩摊丁入亩的关系也很大!

所以,赵桓决定提高天下百姓的收入。

想要提高天下百姓的收入,除了暗戳戳的推动工业化进程之外,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也莫过于提高粮食的产量。

当然,像土豆和玉米之类的高产作物暂时是不用想了。

赵吉翔那个沙雕把木兰舟等等海船全都付之一炬,想要重建海军,尤其是能够远航美洲的海军,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天两天。

但是没有土豆和玉米,并不代表没办法提高粮食的产量——

《管子·轻重甲》记载了春秋时期的稻谷产量:平均亩产53公斤。

嵇康的《养生论》则记载了魏晋时期的产量,约合每亩90公斤。

而最近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闵宗殿先生发表论文《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则推算出唐朝时期太湖流域的亩产约合138公斤,宋朝则为255公斤,明朝亩产为333公斤,螨清时期约合278公斤。

嗯,袁圣搞出来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是一千公斤,除了养活了种花家十几亿的小兔子之外,顺便还喂饱了一大票狗屁不通的滚着叽歪患者。

赵桓自然没有袁圣那么厉害,就算赵桓再怎么膨胀,也不会膨胀到自以为可以超越袁圣。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啊——摸着石头过河!

在发展全面火力覆盖的同时研究如何精确打击是摸着毛熊和鹰酱过河,提前上千年就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自然就是摸着袁圣过河——

尽管赵桓不太懂这玩意,上辈子在皇家学院时也没太关注过,但是凭借着上上辈子混论坛的经验,赵桓好歹也知道点儿大概。

论坛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