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路上,还有那么多土地,还有那么多的国家……
尤其是大部分的国家都走在衰败的路上,分裂,内战,乱成一团,只要把大军开过去,就能席卷山河,打下一个比大宋还要辽阔的万里社稷!
既然有更好的选择,又何必留在东方和赵桓死磕!
只要好处足够,什么家乡,什么大辽,都是可以抛弃的……这才是耶律大石最终决定西征的根本原因。
“奈何我现在年过五十,也不知道身体还能不能支撑……王后,你记住我的话,假如我死了,你不要迟疑,继续统领大军,继续向西,然后在咱们的疆域尽头,给我建一座最宏伟的陵墓,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耶律大石并不比赵桓差!”
这位大辽之主,发出了他的怒吼!
辽国的情况简单,竟然也是个优势,至少两口子商量妥当,也就罢大事确定下来。
反观大宋这边,简直炸开了锅。
太子赵谌为了拿回临潢,开出了天价,这样原本倾向于太子的文官们暴怒,政事堂还能克制,可是以胡铨为首的御史台,已经炮声隆隆,弹劾太子失德。
也有人弹劾赵汾,说他蛊惑太子,罪莫大焉。
岳云也没有跑得了……甚至有人总结了文武两大纨绔,一个是赵汾,一个是岳云。
孩子教不好,自然是大人的问题。
赵鼎和岳飞也成了靶子,有人公然喊出,不能治家,焉能治国,两个人该羞耻隐退,还有什么面目,继续留在朝中?
更有人直接叫嚷,要调动百万大军,直接取了临潢,用不着如此丧权辱国,卑躬屈膝!
我大宋何等国力?
我官家英明神武,将士骁勇善战,金人都不在话下,更遑论一个契丹余孽了。
从来没有这么一刻,大宋的文官是如此好战!
也从来没有这么一刻,赵桓能得到如此多的赞美。
“瞧瞧,这好坏都是比出来的……过去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现在知道了吧?朕比起太上皇和太子,还是很靠谱的。”
赵桓笑呵呵道,在他的对面,正是首相赵鼎。
这位赵相公满脸难堪,气得眉头紧皱。
“官家,太子之举,却有不当之处,臣,臣请官家亲自处置临潢之事。”
“不!”
赵桓断然拒绝,“要是让朕去谈,还谈不出这么好的条件哩!”
赵鼎目瞪口呆?
这是说反话,还是真心的?
“官家。”赵鼎认真道:“太子殿下顾全了大局,保持了和契丹的盟约,也全了夫妻之情,可谓是君子之举……便是老臣,也是钦佩的。可,可国家大事,到底不能凭着私情决断。别的不说,光是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