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门生们自都站在他这边, 说他为了了学生呕心沥血, 这么多年来都住在国子监里,与监生们同寝同食就是明证。
门生们赞他严而有爱,又痛骂裴观以卑诬尊,竟想踩着师长的声名当青云梯, 十足的小人行径。
宋述礼门前一时往来如织。
等到揭露宋述礼贪墨的折子呈上去, 宋述礼不敢再留在国子监内,告病从国子监回到自家宅中。
上门探病问候的学生依旧,所有人都不相信宋述礼会贪污。
太子领旨接手此案,先拘了学监学正, 重刑之下这二人很快便招认了, 他们在学生单子上做手脚, 每日都会贪没学生的椒油钱。
“有时一二人,有时五六人,有时十好几人,生员多时就多些,生员少时就少些。”
国子监监生最多时人数过五万,每天十多人的椒油钱,根本不起眼。
就是因为十数年都无人发现,连户部一岁一查账都从没出过问题,这才大着胆子又贪上了火膏银。
这二人招认了,太子便派人到宋家去查帐。
初进宋府时,詹事府和户部官员都颇震惊。
外头传说的宋述礼为官清廉竟是真的,当官五十载,除了家中这痤宅院是太-祖赏赐之外,家里少有贵重物品。
堂上花瓶摆件,书房中的文玩三事,都有礼单可查。
要么是宋述礼得的赏赐,要么是他生辰时学生们送的礼物,房内挂的画作倒是名家手笔,但这位名家三十年前也是宋述礼的学生。
连字画都是学生送的。
一家四代同住在太-祖所赐的宅院里,原来再宽敞的屋子,住了四代人,也显得挤挤挨挨的。
人多屋子浅不说,打开宋家的库房查点,更显得寒酸。
不说金银器皿了,连名贵些的成套瓷器都无,家中用的祭器都是寻常的青瓷而已。
再查衣食开销。
宋述礼是国子监祭酒,从四品的官儿,每月俸禄二百一十石,春夏可折成棉布发放,秋冬折成苏木、胡椒发放。
宋述礼的老妻十分会持家,一半领米布一半领钞,家里几十口人,靠着丈夫儿子们的俸禄,还能颇有盈余。
宋家帐本上只有三百两银子。
各房每两年添一次新衣,三餐都有定额,不到年节,桌上连荤腥都少见。
宋述礼若是回家来,那他一日食用是一百文钱。
户部官员初盘帐册,詹事府的官员就赶紧禀报太子:“这会不会……是弄错了?钱去了哪儿?”
裴观却很笃定:“请再彻查。”
要不是宋述礼清贫度日了这么多年,上辈子他贪墨的事岂会无人知晓?
到他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