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秀芳从她如何会进城开始说起。当然这个说辞跟对周家人的一致,她自然不可能向人坦诚,她老早就计划进城,然后又说到从她进城之后精打细算,怎么生活,最后提起了上进这个问题。
“我其实也没想那么多。周家成当初跟我离婚的理由是我大字不识,没有文化,跟他没有共同的语言,我想念书总是个好东西,不然咱们乡下的地主老爷们也不会把自己最疼的儿孙送去私塾。所以听说有机会之后,就想着……”
她说的很朴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就是把她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的心路历程叙述了一遍。这些经历很可能是许多嫂子婶子们经历过的,不少人能从这些叙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己曾遭遇的苦难和恐惧。
泪点低的,有些已经忍不住掉眼泪了:“她说得简单,大冬天,一两点就起床磨豆子,轻松吗?现在她每天也是天不亮就买好菜到店里了,比起她,我们……”
“关键是,她一个人就做到了,而且她敢去做。”有嫂子半晌后,闷闷地说。
她们开始审视自己的价值,意识到她们每天的洗衣做饭也是能换取金钱和物质的。而且她们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种种技能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立足。
这种精神上的冲击虽然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一个人,但已经在她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只待时机到了就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
部队门口,一个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的妇女站在门口,神情激动,两只眼睛发红,她怔怔地望着江市部队,眼底似有水光闪烁,插在口袋里的两只手轻颤。
周家成今天请假照顾姚玉洁,准备出去买点精细粮,走到门口就见妇女站在门口神情激动。
他清楚,在部队里能穿军装的女人不简单,尤其是面前这女人看起来已经四十多岁了,这样的人肯定资历肯定很不一般。
“你好,我看你站在门口好一会儿,是有什么事吗?”周家成上前问道。
潘沁雯看到眼前这个小伙子,长得还挺整齐的,扯着嘴角笑了一下:“我找秦渝,我是他娘。”
果然,周家成忙说:“原来是秦营长的母亲啊,我知道他在那儿,我给你带路。”
潘沁雯接到消息的第二天就日夜兼程赶了过来,如今她是一分钟都不想等了,她只想马上见到儿子,找到女儿。如今有人带路省时间,她自然高兴地答应了:“好,麻烦小同志了。”
第64章
周家成很清楚, 他的机会只有这短短的一路,能不能抓住就看他自己。要博得一个人的好感,最快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周家成不了解潘沁雯, 但见她大上午就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军营门口, 眼睛红通通的, 像是哭过的样子, 估计是遇上什么事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