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八十七章 军事学院

第八十七章 军事学院(2 / 6)

隽不是没有办法,他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从全军、从参谋本部挑选中一出思维灵活、能够接受新事物作战经验丰富的精英当教官。他们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把他们的经验教给学员,收效自然是不错。

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李隽的要求,因为南宋军队现在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新的骑兵部队也在组建中,整个战略战术理论都将发生变化,要是他们仅仅是限于经验的话,就会限入经验主义,反而会坏事。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李隽把廖胜功找来,要他牵头,由李庭芝,郑静和和柳河子为主,高达,张世杰和张珏等人为组员,组建一个教材编写组,编出一本能够符合要求的教材。

廖胜功,李庭芝,柳河子和郑静和四人很能把握时代的脉络,应变能力相当强,特别是对新事物的把握上让李隽不得不赞叹,由他们四人为骨干,再有高达、张世杰和张珏等人参与编写出来的教材,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事实证明,这个组合是个很有效率、极富前瞻眼光的组合,他们编写出的教材非常好,很好地指导南宋接下来的战争。

有了教材,就先对这些教官进行培训,再由他们给学员讲课就行了。

就是这样,教官仍然奇缺,不能满足要求,除了要他们辛苦以外,只有要高达,张世杰,张珏,郑静和,柳河子,李庭芝,廖胜功,黄汉他们或是走上讲坛,或是领导一个学院,一个部门,为建设这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军事学院出力了。

现在除了在淮西淮东四川有军事行动以外,其他地方的军事都还没有展开,原因在于宋军正在大规模更换装备,进行训练,为李隽提出的五路出击做准备。这就有为期两三个月的平静期,趁这难得的机会提升军官的水平再好不过。

在这之前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不得不说。

改革就是推倒旧有的东西,建设新事物,难免会触动那些旧派的利益,是以改革总是会受到守旧份子的指责和诽难,著名的商鞅变法受到的阻力之大大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就是当时的太子,后来的秦惠文王都带头反对他。商鞅没办法之下把太子的师傅的鼻子给割了,太子才不敢再反对。有趣的是,当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却没有改变商鞅之法,秦国才得以继续强大。这也是商鞅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隽主导的这场改革也有不少人说闲话,更有言官跑来谏阻,要求李隽“守祖宗之法”,不要学王安石多所变革,更大言炎炎地下结论“这是亡国之兆”。其中有一个叫方正涛的言官纠集了一批言官,抬着一口棺材来死谏,打算要是李隽不同意收回成命,他们就跪到死。

历朝历代的言官虽不乏忠直之士,也有不少人借谏成名,李隽深知其中的厉害,对于这种人是杀不得的关不得,非常让人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