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从正规院校毕业的体育老师。当年葛校长在容高时,到武汉音乐学院或者武汉体育学院招老师时,都是亲自严格把关的。不仅对对方的专业素质与教育能力加以考察,更重要的是,考察对方是否热爱教育这项事业。比如容城有几个项目,在全省都是拨尖的,如果按县级水平来平均的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全省第一。乒乓球、举重、皮划艇、艺术体cao,每年,容城除了大量相关专业的运动员被录取到武汉体院,还有一些进入省队,或者在全省拿了金牌。艺术之风更盛,并且不拘一格。当年,有一名容城土生土长的青年,由于高考并没有考上正规大学,但他从小被优秀的舞蹈老师辅导,有这方面的天赋与爱好,他自己一个人跑北京,居然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当然,这是一种非高考渠道,相当于职业培训,没有直接分配工作的资格。但他的作品,也曾在全省比赛中获过奖。为了他,葛校长用自己的关系与威望,找教育局,找人事局,甚至找到分管的副县长,把这个人招进了容高当老师。这位老师果然不负期待,他每年都会帮容高,输送出舞蹈专业的艺考大学生,提高了容高的升学率,也给许多孩子与家长带来了一条新的出路。葛校长对体育与艺术的重视,是基于对现代文化发展的考虑,更是为许多年轻人,打开成长成材的基础。让一个火把点亮更多的火苗,不正是教育的意义吗?而社会,给了葛校长的努力,以巨大的正反馈。他的学生中,最有成就的体育人才,现在已经当上了国家皮划艇中心的主任一职,而女子举重,容城也出现过两个世界冠军。对于一个仅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县来说,这个成材比例,也太高了。一般的高中,是不怎么上音乐美术与体育课的,尤其到了高三,这些课基本上就停了。但是,当年的葛校长,却坚持了一个制度。凡是艺考生,在高三,都得分别按专业集中到相应的班,专门有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有人问过葛校长:“这些专业,有天赋的,可能会吃这碗饭,一般人,哪怕艺考上了大学,也吃不了这碗饭,何苦呢?”葛校长的回答是:“先得让他们有大学可上,让他们开了眼界,就等于打开了生活的窗口。他们不吃这碗饭,但是,艺术是饭的作料,有艺术的生活,品格就高了。所有成材,如果不改变生活状态,有什么意义呢?”他的理念得到了收获,容城人的生活状态,总与艺术有关。每年的运动会,省队总有教练来,考察选拨队员。每年的几个重大节气,群艺馆组织晚会或者比赛,总有节目送到省上参加会演,也经常拿到奖项。主管教育及文体卫的副县长,是最好当的,因为总能够在省上获奖,脸上有光,工作有业绩。还有大大小小的书法美术展,行业间的体育比赛、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丰富了容城人的生活。就算前次的花卉展览,也因为以前有菊花会,而让容城人的欣赏水平,得到了培训与提高。懂得欣赏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