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宜宁吃完一个包子批评他:“汤是留到最后喝的。”
“我知道,用膳时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汤味淡薄,故而靠后,”钱千镒道:“可我早已习惯了边吃饭边喝汤。”
“不是这个缘故,”卫宜宁道:“后喝汤吃的多,先喝汤就吃不下太多的饭菜了。”
“唉!一看你身世就很可怜,”钱千镒慨叹道:“不过你说话的声音很像一个人,就是长得不像。”
卫宜宁埋头继续吃,不接他的话。
钱千镒慢条斯理地吃过了饭,还没卫宜宁吃得多。
卫宜宁收拾下去碗筷,转身回来打扫屋子。
钱千镒终于逮住一个能跟自己说话的人,不时讲个笑话或是询问卫宜宁的家乡身世。
“公子爷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在这里?”卫宜宁编了几句瞎话给钱千镒听后反问他。
“呵呵,这个嘛,你就不需要回答了。”钱千镒一笑:“你叫我公子就好。”
“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卫宜宁继续问。
“对你没好处,”钱千镒摆手道:“知道的多不是什么好事,顶好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才活的长久。”
“你怕连累我?”卫宜宁好笑地问。
“废话!”钱千镒瘫在床上盯着屋顶懒懒地说:“谁没事儿总拉人陪死呢!”
他们在屋里说话,不远处就有人把守,那些侍卫只负责看守钱千镒不让他出去,但并不会刻意监听他说话。
“杏儿,你给公子爷唱个曲儿呗!”钱千镒翘起二郎腿活脱儿一个登徒子:“不然吟一首诗也好。”
“好,”卫宜宁竟没拒绝:“我还真会一首。”
然后轻声念道:
“红妆偏爱上高台,
五指纤纤扶上来。
爱与明月常相伴,
不与骄阳共徘徊。”
“咦?!”钱千镒一下子就愣住了:“你怎么会这首诗?”
这首诗也是个谜语,当初在献秋山,他企图和韦家姐妹们同席,韦家人不肯。
还是卫长安那个草包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双方出题比试。
射覆的时候钱千镒出了个蜡烛的谜面,很是粗俗不堪。
不过韦兰珥覆得却很雅致,就是卫宜宁刚刚念的那一首。
钱千镒对这个印象很深,一来这題本就是他出的,二来韦兰珥秉稀世之美,他想忘也忘不了。
如今这个长相平平的小丫鬟居然当着他的面儿念了出来,真能不让他感到意外呢?
卫宜宁轻轻一笑道:“世子,你当真认不出我么?”
“你你你,”钱千镒忍不住口吃:“你真的是卫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