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之气度儒雅,面容宽厚,颌下蓄起短须,一双虎目里不时有精光闪过。
如果不知他的名字,只看面相。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气度儒雅的中年男子,正是口含天宪,一怒便可伏尸百万,使天下血流漂杵的天可汗。
站在整个大唐帝国权力争顶峰的最高主宰。
然而此时,这位大唐帝国的掌舵人,权力的主宰,脸色却极其难看。
张公谨进宫觐见时,李世民正在长孙皇后的服侍下进晚膳。
听闻心腹爱将来访,顿时喜不自胜,连饭都顾不上吃便急匆匆的来到甘露殿接见张公谨。
然而李世民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便被张公谨带来的坏消息打落谷底。
“公瑾所言,属实否?”李世民沉吟了一会,缓缓开口道。
张公谨指了指两人眼前的竹篮回道:“陛下,兹体事大,臣岂能信口开河!”
“此事,是你家小子率先发现的?”
“不错,正是犬子。当时魏国公,翼国公,宿国公,赵国公,莱国公……家的小子也在。”张公谨再次肯定了一遍说道。
“你家小子,以往只听说你家小子为人行事,嗯,颇为不羁。
不曾想,不声不响之间竟然给朕立下一个大功。”
李世对张公瑾说道。
李世民没说错,对天下百姓来说,蝗灾代表着灾难,但是对于张拯来说,却是一桩功劳。
“犬子不敢居功。”张公谨惶恐道。
“罢了!罢了!咱们君臣,还是先来论一轮,怎么处理眼前这桩麻烦事儿吧。”李世民对张公瑾说道。
“如今是五月,距离秋收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你家小子虽说给朕出了一个难题,却也无意之中给朕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不然若是等到秋收之时飞蝗漫天,朕恐怕还真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李世民低沉的声音缓缓说道。
而张公谨,低头思考了一下,指了指眼前的竹篮说道:“陛下说的大麻烦和措手不及是说它?”。
李世民一愣,不可置否:“朕是桀纣之君?”
张公瑾笑道:“陛下圣明,此虫不过苔藓之疾罢了。”
君臣相视一笑,李世民抬手揉了揉眉心,开口对内侍省的宦官吩咐道:“传玄龄,辅机入宫议事。”
话音一顿,李世民摸着下巴思索片刻,又道:“叫克明也一起来吧。”
玄龄是房乔的字,魏国公房玄龄—尚书左仆射,大唐文官第一人。
辅机是长孙无忌的字,赵国公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又兼职吏部尚书,同样是大唐文官的领军人物。
而有意思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