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历来众说纷纭,遂成千古之谜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历来众说纷纭,遂成千古之谜(2 / 3)

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

此外,同样也是唐代的诗人——刘禹锡,也称咏过禹碑。

其写诗道:“常闻祝融峰,上有神禹碑。古石琅玩姿,秘文璃虎形。”

因为无论是晋朝也好,南北朝也好,还是隋唐也好,古人往往都是只听过传说,而都没见过“禹王碑”。

故而,“禹王碑”的真假和身世,被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外衣。

继而,愈发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不过,到了南宋时期,事情出现了转机。

南宋时,即嘉定5年(1212年),诗人——何致游览南岳衡山时。

他路遇一樵夫,在其指认之下,于衡山72峰之一的岣嵝峰,偶然间发现了“禹王碑”。

因为“禹王碑”发现于岣嵝峰,所以也称岣嵝碑。

大概是出于研究,极致的崇敬,又或者是因为太过喜爱。

最终,何致临摹了碑文,并将此临摹的碑文,带回额湖(南长)沙。

最终,此临摹的碑文,被翻刻于岳麓山。

不过,对于何致发现“禹王碑”一事,同时代的南宋之张世南,显然是存有疑虑的。

所以,其在《游宦纪闻》中,对于何致发现“禹王碑”,有详细记载。

“何以一献连帅曹彦约,并柳子厚所作书般若和尚第二碑……曹甚喜,牒衡山令搜访。令报云:柳碑在上封寺,去冬雪多冻裂,禹碑自昔人罕见之。反疑何取之他处以诳曹。”

何致把“禹王碑”拓文带回湖沙,献给南宋大臣,转运使——曹彦约,确实使得这个南宋大臣,很是兴奋。

为此,这个大臣还派人去寻找过“禹王碑”母石。

然而,无论如何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

无奈之下,曹彦约只得把何致所献的“禹王碑”之拓片,镌刻在了岳麓山峰顶上,并用泥土封住。

岳麓山上的,依据何致拓本,翻刻的,流传下来的“禹王碑”,也不是现在我们见到的那些。

在这里,故事就变得有点离奇。

当年既然已经有人找到,那么接下来立即去找,为什么找不到了?

既然派人也没找到,所以,最终就惹人怀疑了。

搞不好,当时包括大臣——曹彦约在内,有不少人都认为何致,是从别处拓来了假的“禹王碑”,诓骗了曹彦约。

至于目的嘛,应该就是巴结大臣,以获得好处。

总体来说,对于岳麓山上所刻的,所谓的“禹王碑”的真伪,乃至身世,历来都是众说纷纭。

无论如何,何致所带回的这个“禹王碑”拓文,是真还是假,最终,这个拓文,还是被刻在了岳麓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