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鬼神决断(2 / 3)

首选便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诗的意境实在太高了,足以震撼这个时代的任何文人大佬。

尤其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点睛之笔,能和自己成亲搭上,传出去也是千古美谈。

其余的,则选了有教育意义的文学名著,字不用太多,因为竹简刻不上……

主要是孔宣记得不多。

真让他把儒家那些经典的《诗经》《中庸》之类刻出来,某人只能两手一摊,很遗憾,没看过。

转眼三天过去,精修版的十个竹简,整齐摆在了孔宣的桌子上。

而门外,却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百姓们如同朝圣一般聚集在街上,鸦雀无声,生怕打扰了院子里的孔宣。

无他,产生这种现象,只因某人刻字的时候,喜欢抒发情怀,大声念出来。

每到此时,百姓们便会蜂拥而至,如同聆听大道真言,接受文化熏陶。

尽管很多时候,他们不太听得懂,或者只能记住一两句,却也会如获至宝,当作真经来念。

这场面,直把过来找麻烦的人吓得转身便走。

正如苏全忠所言,妲己很吃香。

孔宣准备提亲的消息才传出去,整个冀州便轰动了。

想娶小妲己的名门子弟,能排出八条街。

谁不知道这丫头是冀州侯的掌中宝,捧在手里怕化了?

若能娶到她,别的不敢说,这冀州你还不得横着走?

于是,名门子弟都想看看孔宣是什么货色,凭什么能娶苏妲己。

两日间衣着华丽的年轻人,来了一茬又一茬,又都悄悄离去,最后还留了一茬,像普通百姓一样,在院门口静静伫立着,直至面色敬畏起来。

你当读书人的地位为何这么高?

因为这年头有学问的人,又叫做智者,巫师。

整个商朝的治理观念,都环绕在“神权”周围,甚至连法律,也要以天神的名义来制定。

而能沟通鬼神的是谁?

当然是智者,祭祀,卜官。

这些人就很有学问,掌握着整个商朝的资源。

就连纣王,想要干一件大事,也必须要问吉凶。

占卜结果显示吉象,你才能去做这件事。

否则,如果卜官不同意,不好意思,你就算是帝王,也不能违背神灵的意志。

可以说,谁的知识高,懂得多,谁就天然接近鬼神,世人如何能不敬畏?

不然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他懂那么多,你却什么都不知道?

“噗通——”

眼见孔宣不再朗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